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巷幽幽话西河

大江晚报 2017-12-05 02:48 大字

西河古镇,位于芜湖县红杨镇,地处宣城、南陵、芜湖三地交界处。相传自明洪武年间百姓挑圩筑堤迁徙此地安居,遂成村镇,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古镇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沿废弃的老河道,顺着宽阔的河滩,行至洋船码头处,拾级步入西河老街。从上街头老河道旁的原陡门大木桥水文观测塔一直步行至下街八面佛,曲折蜿蜒,长约三华里。老街保存完好,基本上保留了古镇的原有风貌。清晰可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旧屋、雕梁画栋、花格窗棂、老的商号标牌等,依稀可见百年以前的建筑和古迹遗痕。陈恒生老店、老照相馆、龙门客栈、老西河食品站,芜联旅社、王家大屋等古老房屋,随处可见。

古镇老街横连,宽二至三米,像是一条主干道,连接着条条深巷和岔道小路。古街小巷众多,除去无名的“一人巷”外,还有许多可圈可点的老巷名巷。章家巷、永隆巷、芮家巷、土地巷、江东巷、许蔚南巷……

古街的老巷多,巷子的故事也多。章家巷就是一条很有故事的古镇名巷。此巷长约百米,宽三米,石级台阶,是通往新新园、万年自然村和七家门面的老巷走道。巷头常年挂有“新新园”三个红字的大灯笼,每至晚间,夜色笼罩下,更醒目显眼,像是在招呼古镇人前去洗澡。据镇上老人说,当地人有爱泡澡的习惯。新新园是古镇三大澡堂之首,浴室厅堂宽大,浴床多、池水热,免费茶水,很受泡澡人喜欢。

土地巷是古镇中一条最长最宽的大巷子。巷长120米,宽8米,用大条石铺砌而成,是古街进入河口的重要巷道。巷头面对土地庙,庙中香火旺盛,进香者络绎不绝,香烟缭绕。巷头还有一家糍粑店,店主外号“老安昌”,江北人。其油炸糍粑一大二厚,味香可口,食客不断,油香四溢。一直走到巷底便是古镇著名的“关门口”原址所在。

古街的老巷各有特点。位于下街的江东巷就是一条独具特色的老巷子。该巷是老街通向大河的重要巷道。自老街巷口到河沿口,长30米,有20多级青石台阶。巷宽从街口4米,渐宽至中部为5米,到河口处已宽成6米。有点类似扬州的宽窄巷。扬州个园的宽窄巷,是上宽下窄,地势渐高,寓意升官发财。而江东巷正好相反,巷口窄巷尾宽,地势渐低,取意顺流而下,一帆风顺。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巷的北侧,依巷面街,有一家名闻遐迩的理发店,上下二层,整洁明亮。店中有一名剃头名师,当地人,有一手剃头剪发的绝活。尤其是刮胡技术了得,刀走胡去,动作娴熟、轻盈,光脸时让人感觉如同抚摸一般。其刮刀一人只用一次,用后即用厚底帆布磨刀待用。剃刀隨身携带,从不示人。小店生意旺盛,顾客盈门。“乱发垢面进,洁首亮爽出”,就是最好的说明。

古镇最鼎盛的时期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改革开放初期。古镇有天然的水运码头,是江南重要的竹木柴炭、粮油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商贸发达,南来北往的商家络绎不绝。商铺、饭店、旅馆、浴室、茶馆、戏院等,雨后春笋般地遍及老街各处。古镇昼夜喧闹,青弋江上更是繁忙无比,大小机船、客班轮船、千吨拖轮往返不息,满载黄沙、毛竹木材、柴炭干货、日用杂货、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各地。老街灯火通明,特色小吃、闻名遐迩的糕点,更是香溢全镇。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快速发展,靠水运繁荣起来的西河盛景也不再风光,日渐衰落。

古镇的文化氛围良好,文化底蕴深厚。众多场馆的文化展出、红色革命纪念馆的建立、重点老屋古宅、百年遗址遗物的修缮保护,如新四军第三支队西河纪念馆、芜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览馆、积墨堂、敏求阁、泽及堂、照虚室、城市记忆馆、西河古镇农产品展示馆等都表明了古镇在保护文化古迹上的战略眼光。古镇正在努力地将民俗风情、特色小吃和古镇深厚的文化相结合,加大保护力度,将西河打造成一个绿色的文化小镇。

□ 范守义

新闻推荐

我们是一家人

家,是温馨的港湾。在这个港湾里充满着快乐、温暖和关爱,可是难免会有一些小“战争”爆发——“啪!”爸爸将筷子一拍,“我吃完了!”说着得意地走向书房,嘴里还哼着小曲,看似慢条斯理的,其实心里比谁都急...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