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一丸冲天浪花 读李幼谦长篇小说《女儿行》
老作家李幼谦,用文字丈量生命,数十年不懈努力,写下了一千多万字20余部作品。她是个多面手:散文题材广泛,行文潇洒,别具一格,颇有大家风范;报告文学作品,思路清晰,抓取事实的能力如侦探,随意几句冷幽默,人物形象立显。不过,她写的最多,也是最擅长的还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
李幼谦偏爱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角多是史籍留名的风云人物,凌厉奔放的文笔,与英雄豪杰强悍之象、草莽之气相得益彰。她刚刚出版的这部《女儿行》,也属历史题材,故事发生在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小说讲述卑微如草芥的农村女孩金世凤,在时代进步潮流的影响下,在蒺藜遍地的丛林,在崎岖无踪的荒原,抗争命运,坚定信仰,矢志追求光明,依靠智慧和勇气,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这部聚焦小人物成长的小说,真诚,严谨,励志,高贵,让我读出了不同于李幼谦其他长篇作品的味道,说大异其趣也不为过。
与李幼谦聊天,知道了《女儿行》前半部分是其长篇小说《抗婚》的改写,因有原型,后半部分顺理成章,也是这位主人公现实生活的提炼加工。《抗婚》是李幼谦最早的长篇作品,20多年过去了,她念念不忘小说中那些最初打动、激励自己的东西,还有言之不尽、言而未及的地方。于是,重新审视,顺延脉络,便有了《女儿行》。前者注重阅读的“爽感”,后者却多了几分“真实感”,两种风格都是可贵的探索,尤其是聚焦小人物的《女儿行》这类风格,笔触精到细微,抓取了生活最灵动最质感的本相,体现了小说从小处说的应有效果,更值得珍视。
《女儿行》采取第一人称叙事,只取“我”的视角,金世凤始终不离情节主线,小说集中度高、代入感强。作为一部个人成长型小说,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在自我特征确立、自我形象塑造、心路历程展现方面,都能增加读者感同身受的砝码。但此叙事人称一般只能单线推进,情节发展的外在动力往往不足。李幼谦显然对此有所警觉,她深入挖掘,致力于在现实情境中打开情节,网罗一个个细节,生成一幅幅场景,小说在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中并不显单调,而环环相扣的画面,好像自然结成。在这方变动不居的立体多维空间里,生命的成长与生活的样态,真切而坚实,独特而绚丽。这既是思想活跃、直面生活、勇毅前行的少女,应该有的样子,也是布局结构,伏笔穿插,一环套一环,巧妙设计的结果。当然,纯正的叙述格调,精准考究的语言,同样功不可没。
读《女儿行》,让我想到芜湖前辈作家王莹的《宝姑》,两者有颇多相似之处。初涉世事的少女,奋力追寻的信仰之光,始终烛照着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奠定了小说叙事的基调和能量。即使读者站在各自的角度理解,也不会偏颇于是非判断,因为正义感与生俱来,几乎人人都有。即使有时叙述平静如水,也会让读者情随意转,五味杂陈,大凡太过真实,才会有此感觉。不是没有情节腾挪乍变,冲突随时随地发生,只因给足了铺垫,才感觉不是刻意溅起的火花。小说充分展示人物的感官感受和内心活动,而造句上并不使用形容这类状态的词语,总是化概念为情景,读者立马感受到,彼时彼地的人,是怎样一个深入骨髓的心理。特别到关键处,会随着语言的予取予夺,画龙点睛,生成一种内在的紧绷张力。李幼谦兵不血刃,就祭出了读者的心惊肉跳。相较于她的其他长篇小说,人物对话篇幅适中,简练管用,也更恰如其分,既体现人物情态,更体现人物性格。崇高性、生活味、心理化,辅之以适量的方言,时代特征、民间底蕴与地域色彩,穷形尽相,呼之欲出。
塑造典型人物,是创作长篇小说的一条铁律。金世凤的原型,就是李幼谦的姑妈。找寻生命的皈依、景仰人生的榜样,这粒价值取向的种子,早就深藏于创作者隐秘的心思,为小说的生发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
100年前的那场新文化运动,中国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重庆合川金子镇,一个农家女孩的认知已被流风所及。她好像无师自通,把上学读书当做人生起跳必不可少的第一块基石。金世凤的“叛逆”,或许只是世俗的眼光,在大时代广阔的社会变革中,像她那样想逃出家庭牢笼、冲破婚姻束缚的女性不知凡几。蓝叶、林小娟、秦蓉蓉、邢玉兰等,小说中的一众青年女性都是。金世凤的出类拔萃在于,她善于学习,肯动脑筋,在斗争中学会斗争,一步一个台阶地永不放弃。她从表姐蓝叶身上,学到了将情感与婚姻分离;从同学邢玉兰身上,学到了无所畏惧和自我拯救;从洪老师、黄子豪等人身上,学到了机智勇敢与百折不挠。潜藏于心灵之上的信仰,使得金世凤理想高炽、信念坚定,就像肆意生长的野草,天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朵大时代潮流中的冲天浪花,让人相信,最伟大的力量,往往蕴藏在数不清的平凡生命中。
在传统写实小说中,风景描写通常为人物行动提供背景板。《女儿行》风景描写十分稀少,使得传统小说的完备形态,就差了这么一点点锦上添花的东西。风景是社会风俗画静态部分,也是人物内心的外射,运用的好,可以令浏览者适时放松一下心情,觅得一份诗意。或许只是个人偏好,不打开风景之窗,是为了更紧凑更引人畅读,风俗画全由动态的社会环境生成,照样可以明目清晰。
从反对封建礼教,到追求真理信仰,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李幼谦成竹在胸:将铺陈社会大众生存境遇,与细绘精英分子心灵图景并置,才更容易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症候与人性秘密。从《抗婚》到《女儿行》,体量的增加倒在其次,价值的升级更值得关注。
姚祥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共促消费公平共享皖美消费”的消费维权年主题横幅下,来自弋江区市场监管局的...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