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三十年 守护老字号

芜湖日报 2022-01-29 10:47 大字

鸠江饭店,这座城市的地标竖立在芜湖最繁华的市中心,门前车流穿梭,人来人往。在很多人眼中,它似乎只是城市的一个符号,却不曾知道它已经历了一个时代的风雨沧桑。

从辉煌时期的高朋满座,到受到市场冲击陷入困境、企业改制,再到大胆改革、稳步前进,穿过岁月的尘埃,这座建筑至今昂然而立的背后,是鸠江饭店一代代员工的坚守和努力,才使得这一老字号在大浪淘沙中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激流勇进,异峰崛起。

上世纪90年代入职的王军,是鸠江饭店现任总经理,她工作的三十余载,见证了鸠江饭店在困局中重获新生,而她自己也是老字号的守护人之一。

“那时的院子比现在大,外围砌着一道低矮的围墙,上面安装着空花铁栅栏,院子里路面整洁有花圃,还栽种着两排剪修整齐的冬青,印象非常深刻。”王军199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鸠江饭店工作,她向记者回忆起第一次踏进饭店大门时的情景。“那时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能进入这样的单位工作,旁人都是非常羡慕的。”刚进去的几年,王军在业务科做办事员,主要负责饭店运营、对外接待等工作,那时鸠江饭店顾客多、名气大,生意十分兴隆。“你看当时我们这还有医务室、理发室、商店,服务人员、厨师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水平都非常高。”在一些老照片上,可以看出当时饭店的档次之高、功能之齐全,王军介绍,那时饭店主要承接政府业务、大型会议和活动,接待来芜的外宾,可谓是辉煌一时。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以计划经济与传统模式为基础的企业受到严重挑战,芜湖大中小型饭店不断涌现,鸠江饭店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员工多、设备老、包袱重,渐渐呈现出积重难返的境地。面对企业濒临倒闭的境地,王军记得,当时为了招揽生意,员工们去火车站、轮渡站的出站口举牌做宣传,下班后满大街地跑往出租车里塞名片……“从别人眼里羡慕的工作,到要放下面子去做这些事,心里落差挺大的。”那时,王军还很年轻,正是干事业的时候,面对企业的衰退、同事们的离开,她在心里也曾打过退堂鼓,但似乎自己又有一种天生的“忠诚感”,这种忠诚感不允许她轻易地去放弃。

21世纪初,伴随着企业改制,鸠江饭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凭借多年来的努力工作,王军肩上挑起了更重的担子,作为饭店总经理的她,在董事会的领导下,重新组建团队开拓市场。为此,王军和公司团队唯有不断地去适应,学习新事物,那时已经出现了美团等各种网络平台,她们一家一家地谈合作、跑业务,内部还要抓管理、招人、培训员工……从刚刚接手时的“门可罗雀”到生意逐渐稳定下来,2018年达到90%多的入住率。在大胆的改革创新下,鸠江饭店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也收获了满满的荣誉——“中国五叶级绿色饭店”“安徽省老字号”“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

采访当日,记者也是第一次走进鸠江饭店。沿着楼梯拾级而上,色彩斑斓的装饰映入眼帘,到底是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可以感受到曾经的辉煌,却又藏着岁月的沧桑,有点老派绅士、当年贵族的感觉。在饭店的主楼后边,还有一些陈旧的建筑,餐厅、空调房、锅炉房……如今这些房子大都静静地伫立在闹市一隅,像是沉默的诉说者。王军走到哪儿,都会回忆起当年饭店繁盛时的热闹景象,仿佛历历在目,令人感慨,“这些地方都有待于统一规划,但目前凭我们一己之力还很困难,希望将来能够有进一步的改变。”

“昔日的百货大楼和工人文化宫等建筑,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只有鸠江饭店,还在原地默默地注视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在今天的芜湖街头,旧时的建筑大多已不复存在,新的大楼一幢幢拔地而起光鲜亮丽,鸠江饭店还是不改风骨,昂然挺立。站在这座建筑下,王军回忆这三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从不谙世事到经历风风雨雨,她不后悔自己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它。看着“鸠江饭店”四个大字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深知守护老字号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屹立不倒、历久弥新,她期待老字号的未来能掀开新的篇章。

记者 康丽

新闻推荐

全市首批百日实训总结大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赵丹丹王俊)1月28日,全市首批百日实训总结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单向前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志斌主持...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