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知多少
假设时光倒回到130多年前,李鸿章的侄女无法想到,伯父送给她结婚的陪嫁房,在后来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中一直被作为学校使用——1958年以后,小天朝先后成为芜湖卫校、师范学校附属幼儿班、工农兵幼儿园、环城南路幼儿园。“自从2008年幼儿园迁离后,这么多年第一次踏进这里,当年在这里工作的场景历历在目。”仲冬时节,环城南路幼儿园三位教师走进小天朝,回忆她们在这里度过的青葱岁月。
周玉玲:窄窄的楼梯深深的担心
寒意渐浓,芜湖古城二期建设如火如荼。穿过一片泥泞的工地,牛广平、邹红骏、周玉玲三人互挽着胳膊,走进小天朝。
古建筑修缮工程刚刚完工,青砖、白墙、灰瓦、徽派窗棂、清式回廊,构建出这座深宅大院曾经的轮廓。
宅院分四进,第一进是门厅。从跨进石库门开始,三人不停地回忆当初的空间布局。“这里以前是门卫室”“这里是医务室”“楼梯的方向也变了”……她们通过语言和手势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对这里的留恋。
三人中年龄最小的周玉玲,今年已经54岁,即将退休的她再回曾经工作的地方,感触颇深。门、廊、柱、梁、瓦……她仔细辨认着老宅保留下来的构件,依稀将记忆中幼儿园原来的布局描摹出来。
“以前没有这么宽敞,前后是贯通的,从正门可以直接看到后院。”周玉玲介绍,老宅里每一进空间,都依照立柱的距离用砖石砌墙,隔成一间间教室,天井东西两侧设置为办公室和楼梯间,“当年幼儿园设置了6个班级,大中小班各两间教室,学生最多时达300多人。”
小天朝有前后两处天井,每处面积约100多平方米,是孩子们课外活动的场地。教师们经常带着孩子们在这里做游戏。那时,地面铺设的是水泥方砖,为避免孩子们摔倒磕碰,教师们的看护压力可想而知。“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孩子,就怕摔了碰了。”周玉玲说。
除了教室,周玉玲对老宅的楼梯印象深刻。原先,楼梯被设置成两跑式,木质结构,通往二层学生午休室。因为只有这一处楼梯,全园学生只能从这里上上下下,每天中午各个班级要排队错峰上楼。特别是周末,家长进园给孩子取被套时,踩在木板上咚咚响的声音至今还回荡在周玉玲记忆深处。“每到周末,看着那么多家长上楼,总是提心吊胆,就怕出安全问题。”周玉玲说。
如今,水泥地砖还原成青石板路面,恢复了小天朝最初的面貌;隔墙被拆除,红色漆面立柱一根根矗立在明堂、回廊之间;二层的栏杆部分被保留下来重新加固;楼梯贴在山墙处,设置成单跑式;徽派风格的横梁、斜撑、斗拱、雀替也经过修复……当小天朝完成了它作为教育场所的历史使命后,再次彰显出古建筑的生机与活力。
牛广平:18岁的青春与26年的成长
今年59岁的牛广平是三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她于1980年进入环城南路幼儿园工作,在小天朝里度过了26年时光。
“刚参加工作时只有18岁,师范中专毕业后进入幼儿园工作。”牛广平对小天朝的感情非常深,在她心中,这座宅院镌刻着她的青春记忆,也见证了她的成长历程:从年轻稚嫩的教师成长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以前一个班配备两名教师,我主要教语言、音乐和常识,另一名老师教计算、美工和体育。”牛广平回忆,她进入幼儿园时,城区幼儿教育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有限,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等研究成果也不丰富,在现在看来普遍使用的很多教学方法,在当时都需要教师不断摸索。
正是在这座宅院里,年轻的牛广平在老教师的帮助下,和其他教师一起,创新教育方法,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语言课上,她曾尝试使用“摆图讲述”的方法,让孩子深入理解字词涵义;在常识课中,她试着用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教会孩子发现和思考。牛广平还记得,有一次,她在上《春雨》时,为了让孩子加强情感认知,特意选择雨后的一天,带着孩子们到户外观察麦苗、树枝。“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那堂课的效果非常好。”牛广平说。
1986年,牛广平承担起区级幼儿语言试点班的教学改革任务。当时她面对的是52名刚入园的小朋友,有的说话胆怯,有的发音不准,有的甚至不敢开口说话。为此,她想方设法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光靠死记硬背肯定不行,要想办法加深他们的理解。”有一次上课,为了教孩子们认识“红”并组词,牛广平找来很多物件,一一摆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渐渐提高。在第二年的全区口语测试中,牛广平班上的幼儿口语水平普遍高于非试点班。
1989年,27岁的牛广平,因教育工作表现出色,被推荐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我的青春,我的成长,我的收获,都和这座大宅院息息相关,它的一砖一瓦都在我心里。”牛广平感慨道。
邹红骏:月光下的山墙和青石板路
纵然时光易逝,但推开小天朝大门的一刹那,往事点点滴滴立刻汇聚到邹红骏的脑海中。“木地板、红色板墙、红色柱子、雕花的门窗,建筑很漂亮,就像走进电视剧里的场景一样。”邹红骏回忆道,二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走进这座古朴典雅的建筑,看到这里的环境后,心情非常激动。
在小天朝工作的23年中,邹红骏内心的激动慢慢淡去,自豪感逐渐浓烈。
“无论是学校的特色环境,还是办学质量,我们园在全市都是排名前列的。”邹红骏说,当年幼儿园公开课非常多,频繁接待其他幼儿园师生参观,很多师生都是慕名前来,一睹小天朝风采,“同学们知道我在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里上班,都非常羡慕。”
这里也是学生家长心目中理想的校园。“那时候,幼儿园招生有限,每年招生季,来报名的家长一直排到儒林街上。”在邹红骏记忆中,很多父母在报名当天凌晨就来排队。“看着他们这么辛苦,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心疼这些家长;同时,内心也很自豪,说明幼儿园有名气。”邹红骏说。
邹红骏的回忆里充满了甜蜜。上世纪90年代,幼儿园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小天朝二层曾作为教师宿舍使用,孩子们都在教室午睡,每天中午,邹红骏将一张张床板搭在小板凳上,再给孩子们铺好被褥。把孩子都照顾妥当后,她才能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会。“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点,但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热热闹闹很开心。”
小天朝,不仅为教师们留下温馨记忆,也为幼儿园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左右,我们争创安徽省一级一类幼儿园的那段经历刻骨铭心。”邹红骏说,那段时间,为了整理申报材料,每个老师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经常加班到凌晨。“很多教师的家人不放心,要么陪着,要么过来接。”凌晨,皓月当空,周围一片寂静,顺着小天朝高大的山墙,走在儒林街的青石板路上——这样的场景让邹红骏难忘。“古城开放后,我经常和家人回到这里,找寻年轻时的记忆。”邹红骏说。
记者 卫晗慧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做好芜湖市“两会”召开期间安全、稳定、优质供水,芜湖华衍提前部署、统筹安排,高质量保障供水。会议前期提前对重...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