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的“硬核”与“柔软”

芜湖日报 2021-11-11 00:56 大字

松鼠小镇(资料图片)记者郑远摄

□记者 潘晔

当一座城市与创新基因相互交融,会爆发怎样的活力?

“创新之变前所未有”“坚持创新驱动、坚定科技自立自强”……在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创新”二字依旧是人们讨论的“热词”。

而在芜湖这片通江达海的土地上,创新时刻涌动着澎湃的力量。因为创新,芜湖有了更加“硬核”的发展成绩、科技实力和干事作风;因为创新,芜湖也有了更加“柔软”的开放姿态、包容心态和发展环境。

“硬核”与“柔软”,代表了芜湖发展的张力。

(一)

如果将创新发展视作一盘棋,芜湖的开局并非一帆风顺。

上世纪80年代,芜湖尚未打破旧有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以轻纺工业为主,经济地位并不突出。

“历史的选择,就像人走路时遇到岔路一样,要在思考中选择方向。”当诸多创新史上的“第一”出现在安徽时,芜湖也同步踏入创新之局。

1990年,浦东开发,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以芜湖为龙头和突破口,开发皖江,呼应浦东,迎接辐射”的决策。自此,芜湖以“在江之滨”的胸怀,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探路者”和“冒险家”。

对于后来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引入海螺、创立奇瑞、招引美的……2008年,芜湖以安徽第11位的人口总量,创造了GDP全省第二的成绩。此后数年,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芜湖均在省内领跑。

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位势之变前所未有,创新之变前所未有,风气之变前所未有。”全省经济总量更是将在今年突破4万亿元,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台阶。

与此同时,芜湖也拿出亮眼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芜湖GDP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86.96亿元,增速13.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网络上,“芜湖起飞”“芜湖找回省域副中心应有的样子”的评论比比皆是。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置身全省发展大局,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有助于芜湖在更高层次集聚要素资源,产生“化学反应”,创造“乘数效应”。

成绩的背后,还是芜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创新一整套战术打法并切实提高执行力的具体体现。更重要的是,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的精神内核,始终根植于这座城市的文脉之中。

这就是芜湖,既有“硬核”的实力与数据,又有长江般的开放与包容。

(二)

10月24日,为期3天的第十届中国(芜湖)科博会落下帷幕。这场“国字号”盛会在芜湖连续举办了十届,早已“破格出圈”,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盛宴”。

“十届科博会经历了由初期的吸引产品集散,到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再到促进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最后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展历程。”市科协副主席邹维银说,这体现了科博会与时俱进、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的特质。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牵线搭桥”

(上接1版)活动现场,市人才发展集团工作人员就芜湖“紫云英人才计划”宣传推介,着重对大家所关心的高校毕业生来芜就业、住房...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