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我们是认真的!

大江晚报 2021-10-29 02:21 大字

年轻人加入地摊一族,兴奋而又忐忑地涌上街头或是文艺范儿的市集,贩卖自己的闲置、DIY的小玩意儿、首饰等等五花八门的物品。有的人认为,摆摊能贴补生活开支,充实业余生活;也有的没那么传统,他们摆摊更倾向于是一种乐趣,一种生活体验,谋生倒是其次,为的是圆自己的一个“老板梦”。

斯阳 27岁 “圆一个开书店的梦想”

年轻的上班族斯阳是一名妥妥的文艺青年,他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不过他也很清醒,现在开书店多半是要赔钱的,几个月前在看到古城招募摊主的消息后,他像是找到了一条“曲线圆梦”的路。

“书店开不了,我去摆书摊儿!”斯阳说干就干,从今年7月开始,他断断续续地在古城摆摊,主要卖书、唱片和一些个性首饰。每次出摊,他骑着一辆电瓶车,车上载着一个大购物袋,里面装满了书籍、唱片,还有一只旧的乐器箱子拿来装首饰。到了摊位上,往地上铺上一块大花布,将书籍、唱片铺陈开来,乐器箱子打开后就是一个首饰陈列盒,就这样“营业”起来。

斯阳卖的货大多是自己的闲置和收藏,平日里收集旧书、小众唱片是他的爱好。起初,他心中的顾客画像是来古城游览的外地游客,因此准备了一些芜湖文史类的书籍,但压根“卖不动”。“多是一些老者会过来翻翻,还是儿童绘本和畅销小说卖得好一点。”斯阳的东西售价也便宜,书籍一般低于封底定价的半价,一般十几二十块钱都能到手。说到原因,斯阳说一是自己也没投入多少成本,二是摆摊不是为了挣钱,爱书如命的他只是希望这些书与其被当作废纸卖掉,还不如找一个好的“人家”,继续发挥剩余价值。

天太热不摆,天太冷不摆,人太累也不摆……“佛系”摊主斯阳摆摊全看心情。生意好的时候,进账一两百,生意不好时,挣一杯奶茶钱,甚至是“0交易”摆了个寂寞,但斯阳说摆摊的生意还会继续,毕竟当书摊老板的感觉还是非常好的。

豆苗36岁

“还是能贴补一些家用的”

白天上班,晚上练摊,这句话是豆苗和妻子近来的真实写照。今年8月底开始,除了天儿不好,豆苗夫妇每晚都会拎着大包小包,来到古城的小广场上,摆摊做点小生意。

下了班还要摆摊,豆苗说是因为宝宝的出生,家里的开支越来越大,带来了不小的生活压力。因为住得离古城近,也看到了之前古城夜市经济的火热,豆苗也萌生了摆摊创业的想法。不同于当时很多年轻人一窝蜂地摆摊体验生活,豆苗可不是来体验生活的,他是真的把摆摊当成副业来干。虽然现在天渐渐冷了,摊主们逐个地消失,他和妻子却一直固守着阵地。

摆摊卖些什么呢?摆了两个多月的豆苗总结经验说,地摊消费一般是冲动型消费,贵的东西不好卖,30块以内的才销得动,人们冲动花点小钱也不心疼。所以除了卖些之前服装店关门后剩下的库存,其余的都是些小玩意儿,亲戚家手工编织的红绳、水晶球、护手霜……豆苗不太好意思扯着嗓门吆喝,好在妻子放得开,在前头招揽客人,他负责介绍产品,一唱一和,夫妻搭档地很好。

很多年轻人摆摆就走了,是因为摆摊挣不着钱,挣的一点微薄收入还抵不上摆摊在外的一顿饭钱或是几杯奶茶钱。豆苗和妻子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试营业”一段时间后,发现竟有一两千元的进账,这可大大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虽然辛苦,下班后来不及扒一口饭,便匆匆赶到摊位,每晚忙完十点才能回家吃饭,可孩子的尿不湿、奶粉钱却挣出来了,夫妻俩还是格外欣慰的。

张伟30岁

“愿更多的人喜欢传统手工艺”

在古城的摊位里,张伟的摊子格外显眼,每当夜幕快要降临,这些五彩斑斓的纸灯笼就被高高挂起,给古城的夜色增添了一种“氛围感”。

1991年出生的小伙,为何会摆摊卖这种传统的纸工艺品?原来,张伟传承了爷爷的“衣钵”,他的爷爷是一名扎灯笼的老手艺人,从他记事时起,爷爷每年都会扎上几百个灯笼,在芜湖大街小巷卖,数量不多但非常地抢手。“从小看着爷爷做,在这种氛围里耳濡目染,让我也对这门手艺产生了很大兴趣。”张伟说很早他就离开学校自己创业,十年前在方村开设纸工艺厂,生产的纸灯笼曾销往全国多个省市。

可创业不易,这些年张伟生意做得并不顺利,原先的工厂也关了,但他没有放弃对这份事业的追求。后来他与人合伙在浙江合办工厂,生产纸工艺品,自己也四处摆摊售卖,在苏州就曾待了两三年,当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令他感触颇深。疫情之后,出行自由受到一定限制,他便在古城摆起了摊,取名为“随缘灯笼铺”。

说是以卖灯笼为生计,但“随缘”的张伟并不愿意把钱放在第一位,他更在意人们能对传统手工艺多一份欣赏和尊重。“有的孩子嚷嚷着要买灯笼,可大人就是不愿意,我就会送孩子一个,不能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也应该让他们感受一下传统的东西,毕竟做这行也越来越少了。”张伟说。

灯笼铺做的是季节性的生意,平常摆摊销量有限,但一到传统节假日就成了热门摊位。今年中秋节,张伟一天就卖出了50多个灯笼。可毕竟一年才几个传统节日,要谋生计的张伟也在思考,自己是否要另谋出路,但不论怎样,做灯笼、卖灯笼是伴随他一辈子的事。

记者 康丽 文 梅韬 摄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弋江区首期“区校合作”教师硕士班开班

本报讯(记者汪潜)近日,由弋江区教育局和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举办的第一期教师硕士班开班,来自辖区中小学校的30名在...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