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行立改、边督边改、持续整改 城东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记者 潘晔 张永胜
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曾反映,“芜湖城东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6万吨/日,实际收水量不到1万吨/日,且进水化学需氧量仅80毫克/升左右。”
今年,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来芜,要求芜湖提级调度,大力推进城东污水处理厂问题整改,确保年内对账销号。目前,芜湖压紧压实责任,继续推进管网整治修复工作,不断提高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确保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核查到位、整改到位。
151公里污水管网修复贯通
打开排水管道窨井,将缠绕制管机置入其中,通过井下螺旋缠绕制管工艺,进一步修复管网漏损……在位于清水河路的城东污水管网治理现场,管网病害点的整治持续推进。“这项新工艺在芜湖首次使用,可以避免路面开挖,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方中化十四建相关负责人林晓毅说。
问题在厂内,根子在管网。芜湖市城东污水处理厂位于城东片区的东北角,远期规模日处理35万吨,收水范围约90平方公里。“前几年,城东污水处理厂有大量生活污水未收集到,关键在于管网不通。”市水环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城东属于特殊的流沙地质,之前管网设计标准不高,而且没有针对这一地形做专门的施工处理,所以管网内经常渗水渗沙,影响正常排水。
2018年以来,芜湖与三峡集团开展合作,深入开展管网排查整治、雨污混接点整改等工作,切实解决地下管网损毁、渗漏、错接等问题。目前,城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的151公里污水管网全面修复贯通,279处雨污混接点已全部整治完成;城东收水范围内11个住宅小区、5个公共单位、2条商业街和68家企业的内部管网完成混接整治;12个散居点已完成污水收集处理,其中7个散居点在污水收集后就近纳入市政污水管网,5个散居点通过自建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城东片区12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城东污水处理厂收水不足和污水直排环境”的突出环境问题基本解决。
“COD平均浓度从过去的50mg/L提升至85mg/L,但仍然偏低。”芜湖市三峡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浩介绍,城东片区有小区、公共单位77家,工业企业345家。其中,45%的进厂水来源于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每天进水量在3000至6000立方米。为了减少污水直排环境,当地企业用最高标准处理工业用水。因此,在进入管网前,这些工业排水的COD含量就远低于生活污水,稀释了整体的进水浓度。
日进水量提升至4.5万吨
今年1月至3月,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近400万吨,日进水量从过去的1万吨提升至4.5万吨。今后,芜湖市将城东污水处理厂问题整治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坚持立行立改、边督边改、持续整改,确保改彻底、改到位。
“芜湖结合长江警示片、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将努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实现城东区域内污水应收尽收;二是提升污染物处理效率,持续推进城东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市水环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们把着力点放在污水管网的建设完善与修复整治上,通过持续推进新增管网病害整治、混接点整治、雨污混接整治等各项工作,提升污水厂进水浓度,逐步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处理效率。
围绕“挤外水、提浓度”,芜湖市继续推进城东片区管网整治。目前,对新增的45处渗漏点进行管网整治,正在修复动态管网缺陷1607处,整治动态管网渗漏404处。同时,对生产企业进行企业登记并发放了排污许可,对住宅小区、公共单位、工业企业的内部管网加大整治力度,努力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加大管网排查整治,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推动‘长江大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张浩表示,芜湖将举一反三,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市110公里缺陷管网整治,满足“十四五”规划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的要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由芜湖市总工会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全市职工演讲选拔赛在市职工服务中心圆满落...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