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芜湖早期传播的特色及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作为“皖之中坚”的芜湖,因其是安徽现代经济发展最有影响的地方,安徽新文化兴起的地方,因而芜湖能非常迅速汇入时代大潮中。马克思主义在芜湖早期传播形成以下特色及影响。
第一,注重人际交往,发挥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作用。1920年,高语罕经常往返于上海、芜湖两地,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各国社会主义思潮》以及《共产党月刊》等书刊带回芜湖,供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学生中学习交流。1921年初寒假,在高语罕、刘希平指导下,芜湖学生联合会邀请恽代英给学生作了一次演说。恽代英的演说极大地激发了芜湖先进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可以说,高语罕、刘希平等人为马克思主义在芜湖乃至安徽的早期传播起了组织作用。
第二,依托新式书店学校,打造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平台。从五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芜湖科学图书社积极经销新文化书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报、杂志,有《新青年》《向导》《创造周刊》及长江书社出版的《共产主义ABC》《辩证唯物论》,新书报销售很快。高语罕和刘希平于省立五中、二农这些学校集结同志,传播马克思主义。芜湖发行的《芜湖学生会旬刊》、《芜湖》半月刊、《皖江日报》的《皖江新潮》副刊,省立五中《实践》、二农《海灯》等刊物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三,建立研究机构,推进组织化传播。1923年柯庆施由安庆到芜湖,组织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改为社会科学研究会。同年芜湖教育界的佘小宋、王坦甫、龚念祖、曹蕴真、徐梦秋“爰集同志组织‘马克思学术研究会’,赞成者颇不乏人”。通过组织化的学习研究,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第四,深入民众之中,用通俗化方式传播。芜湖先进知识分子创办了“义务夜校”、“工读学校”、商业夜校,主要招收人力车夫、 纱厂工人、商店店员和学徒等,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向学生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高语罕还深入民众之中进行社会调查,还依据上课讲义编写了影响极广泛的《白话书信》一书,对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予以通俗易懂地介绍,体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最初的理论自觉。
在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下,芜湖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安徽早期传播的发源地之一。知识分子的交往还有力地推动了安徽乃至全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批优秀青年,如曹渊、王稼祥、阿英、李克农、蒋光慈等在芜湖走上了革命道路,产生了全国性影响,有的后来还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马克思主义在芜湖的早期传播沟通了芜湖与其他城市政治与文化的联系,使芜湖成为安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重镇。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章征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吕成冯光宇文陈洁摄)感悟光辉历程、积蓄奋进力量。4月21日下午,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把一切献给党”为...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