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边话西街
西街是与青弋江平行的一条老街。西街的得名,缘于这条街位于当时通津桥(今弋江桥)之西。它与南街一样,都与芜湖米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西街之上开有砻坊、米行,早在芜湖开埠之前就已经是全国重要的粮米集散地。四大米市之首的芜湖米市正是在西街和南街的怀抱中孕育出雏形的。
常年遭水淹
曾经的西街,东起弋江桥,西止南寺,整条街也不过五六百米长,三四米宽。与南街一样,街两边也是徽派建筑居多,粉墙黛瓦,古色古香。街道也是麻条石与青石板铺就,街上店铺虽不像南街那么繁华,却也有不少米行粮店,杂货小吃,砻坊米库。西街虽不宽敞,但却是河南地区东西走向的主要通道。东到南街西往江口,过往行人也是熙熙攘攘,加之多家店铺生意兴旺,西街从早到晚也是热闹非凡。
西街人也爱“下河”,淘米洗菜,洗衣浆衫,吃水用水全靠青弋江。因西街平行于青弋江,西街人下河主要是通过几条横穿西街的胡同直通河埠。河埠下都固定着用毛竹与木板绑扎的竹筏,从早到晚上面蹲满西街人,捣衣声、谈笑声交杂在一起,与青弋江水一起流淌。
笔者少年时代,西街与青弋江之间只有一道很低的防洪堤埂,西街几乎所有人家都沿青弋江而建,固执地紧挨着西街南半条街的房后筑向江口方向,这可以称得上是最古老的江景房。西江因水而盛,也因水而灾。一到汛期,江水稍微一大,就会爬上河沿,西街进水,家家淹水,户户搬家,街道划小船,全街泡水中更是西街在汛期的常态。
一家老油坊
西街中段有一家粮库,粮库虽不大,但生意兴旺。一到新稻上市,挑稻的人、送稻的小板车便挤满了粮库,人声鼎沸,如过年一般热闹。
这家粮库大门不是朝西街开,而是朝着街后那条不高的堤埂,这或许与粮库地势较高有关联,送稻的人与车都是通过那条堤埂来到粮库。粮库只有一间偌大的标准仓库,可堆放不少稻米。旁边还有家小型碾米厂,机声轰鸣。靠近碾米机的地下有个漏斗口,这边把整包稻谷拆开,倒进漏斗,那边亮晶晶的大米就淌了出来。
碾米车间旁边紧靠堤埂的一间简陋平房,是家油乎乎的榨油坊,整天飘着油香,多远都可闻到。
这家榨油坊应该有年头了,一台老式木榨横卧在平房中央。木榨上叠加着的几根方形木柱如铁路上的枕木一样粗大,根根闪着油润润的光。木榨前方悬空吊着一根又粗又长的圆形撞杆,撞杆前端是用厚铁圈紧紧包裹着,防止撞杆在重重撞击时裂开。
这种古老的榨油方法很原始,全凭力量硬碰硬,直把油饼里明亮亮的香油榨出来。油坊的榨油工是位50岁左右的壮汉,他每天单调地工作,始终重复着一个动作。即用力把撞杆往后推,直至撞杆几乎悬空竖立起来。然后手一松,撞杆顺着惯性猛地往前一冲,就会重重地撞击木榨上的大木楔。“咚”的一声,撞击声巨大且响亮,震得简陋的油坊随之一阵颤抖。很快又是“咚”的一声,如此反复,间隔的时间几乎相等。正是在不停的咚咚声中,榨油坊的油香也越来越浓郁。
儿时,笔者喜欢趴在榨油坊的窗口上,看榨油工来来回回用力推撞杆,听咚咚的撞击声,闻清香怡人的菜籽油香味。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榨油工光着膀子使劲推撞杆,身上肌肉一块块凸现,汗津津、油光光,印象十分深刻。有时酷暑难耐,榨油工索性连短裤衩也不穿,光着屁股推撞杆,反正油坊里只有他一人,却不知在窗外的我已忍不住偷偷笑出了声。
一座老浮桥
沿西街往南街方向走,出街口左手就是一排宽大的台阶。台阶由长条石砌成,宽约六七米,直通青弋江上的浮桥。对岸就是河北热闹的南门湾、花街以及长街。
浮桥颇有年代,名声也远扬,芜湖人爱称之为老浮桥。据史料记载,老浮桥始建于南宋初年,历经元明清几个朝代,在青弋江上已漂浮了800多年,曾被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进《儒林外史》中。
老浮桥以舟为墩,以板为梁。河南河北水中各固定一艘大船,搭上跳板,拼接连通就成了一座水上浮桥。跳板是由一条条厚实细长木板拼凑后再用铁栓固定而成,结实耐用又有弹性。行人踩上悠悠荡荡、摇摇晃晃,风浪一大更是起伏不停,令人胆寒。冬天水瘦河窄,浮桥随水而降,直落河底。过桥宛若翻山越岭,累得人气喘吁吁。夏天水涨河阔,浮桥又高又长,有时高出河沿,上桥跳板都要伸到西街口,恰似天桥一般,让人望而生畏。若遇山洪暴发,只好拆桥让洪,否则眼睁睁地看着桥散船翻也束手无策。
不过,老浮桥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开桥时的紧张情景。为不阻碍青弋江航道,老浮桥每天要开三次桥。随着桥工一声悠扬的“开桥啦……”的喊声,桥中间的那排跳板被桥工抽得啪啪响。但见河南河北两艘船上,各站着一个身强力壮的桥工,每人手持一根长竹竿,竿头装有大铁钩。俩人配合默契,用长竹竿分别钩住跳板两端的铁环,同时用力拎起跳板放在旁边的跳板上。接着一人用力往前推,对河另一人则用力往回拖。很快跳板就被拖到船上。如此这般10来块跳板被拆得只剩下最后一块时,不仅要有力气还要有点技巧,否则长长的跳板就会掉落河中。
至此,老浮桥才算完成了一次开桥。青弋江也开始畅通,云集在浮桥两旁的船只也慢慢划开。待舟船过尽,跳板搭上,老浮桥又像往常一样恢复行人通行。
老浮桥尽管原始、简陋,但在它存在的这数百年间人,却是芜湖人南来北往跨越青弋江的主要桥梁。直到1956年,老浮桥补拆除,原址上修建起一座永远不用开桥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弋江桥。从此,在青弋江上漂浮了数百年的老浮桥才被滔滔江水彻底淘汰。
如今青弋江上的桥越造越多,也越造越大,越造越现代。但是,那消失的老浮桥,还有那在旧城改造中消失的西街却依然留在芜湖人的记忆里。更生
新闻推荐
小记者:张轩铭(赭山小学402班)指导老师:葛纬“扑通,扑通,扑通……”我的心儿急速地跳动着,脸羞得发烫,似乎有一只小兔在心里跳似...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