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权”来了,老师们敢“接”吗?
去年12月底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来了,中小学教师敢接吗?接了该怎么去用?如何把握惩戒的“度”?家长们是否支持?就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华强中学、师范附小、三园小学等市区多所中小学,听听校长和老师们是怎么说的。
多校表示还未探索使用
华强中学校长说,新学期开学学校已通知教师在网上自己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尽管如何使用还有待研究探讨,但全校教师首先要全面详细了解惩戒规则,做到心中有数。
三园小学校领导说,如何使用他们学校还处在初步探讨阶段,教师们知道有这个“惩戒权”,但如何使用、如何把握尺度都心中没底。
师范附小学校负责人说,新学期刚开学,工作很忙,还没有来得及全校学习这个规则,但校领导班子成员们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她说,近年来,因教育惩戒引发的教育事件频频引起各界争议。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一方面赋予教师以合理手段管教学生的权力,避免“不敢管也不愿管”的问题;另一方面则约束教师管教学生的行为,明确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等7类行为。这对学校和教师来说,规则的颁布是件好事。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3月1日就开始实施了,但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在市区中小学中,大部分学校都表示目前暂未进行探索、使用。
“教育惩戒”的确必要
采访中,老师们都认为现实教育教学中,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确有必要。
师范附小一位老师说,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必要的惩戒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光表扬、鼓励、说服等手段,有时的确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同时,她也认为惩戒教育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受到惩戒,不是为了惩戒而惩戒,它的主要目的是教育。
三园小学一位学校负责人说,老师在班上上课,若有个别孩子自己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还喜欢做小动作干扰其他学生听课。老现多次在课堂上提醒他,但这个孩子就是不听,继续做小动作,这个时候不动用教育惩戒权,会影响教学过程和全班其他同学听课。
采访中,老师们普遍认为,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学校教育教学中如此,其实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惩戒有其科学性、合理性,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加强对其理性认识和正确运用。但惩戒要以关爱孩子为基础,惩戒只是手段,目的只能是引起学生警觉、反思、反省,从而自觉改进。
行使“惩戒权”尺度难把握
采访中,教师们对教育部赋予他们“教育惩戒权”都表示支持、赞许,但一说用起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表示担忧。
在老师们看来,用什么方式去惩戒,这个度怎么把握?每个家长的认知度、接受度又会如何?有可能一个惩戒举措符合教育部规定,但家长认为它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可能到时候就会扯皮。一位老师举例说,比如对严重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罚站或在全班公开批评,老师认为这符合惩戒规则,但家长却认为这是“体罚”或“侮辱”。
多位教师还说,如今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的高度重视和保护,心理敏感而且脆弱。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严重违纪违规学生进行惩戒,会不会引发敏感的事态发生,这也是教师们十分担心的。
许多老师认为,近几年芜湖市对师德师风这块的要求抓得比较紧,教师合理实施“教育惩戒权”,家长不认同,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引起社会舆论“围观”,到时会怎么处理?有了教育部“撑腰”的教育惩戒权,还要学校、教师敢用才行。但校长和老师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中,敢理直气壮地使用吗?
采访中,多位校长和老师坦言,如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少甚至不动用教育惩戒手段,不是教师认为教育惩戒不需要,而是担心使用后产生“后遗症”,为了避免麻烦也为了保护自己,干脆将教育惩戒手段高高挂起。
教育惩戒规则还需细化
采访中,多位校长和教师认为,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还需要细化,特别是在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尺度方面以及教师合理使用教育惩戒权后如何得到保护方面,更应详细规定。
一位中年校长说,他上学那时老师对违纪违规学生惩戒是一件很平常也很自然的事,很少产生争议,家长对教师普遍信任,认为老师管得严是为孩子好,基本不会责怪老师。如今时代变了,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他希望学校、教师、家长还是要多沟通、多理解、多体谅,只能如此,才能给教育惩戒权的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的环境。
记者王俊杰
新闻推荐
□记者谢芸通讯员刘静雅“如今有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再不用到处跑,在家门口社区便能找到专业律师答疑解惑,真是太暖心了!”家住...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