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社会组织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芜湖日报 2020-12-02 00:54 大字

芜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着眼退役军人生命全周期关爱,探索借力社会组织,努力满足广大退役军人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一、拓展工作领域“维度”,激发社会力量参与

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面临“五个转变”,即:从解困型优抚向褒扬激励型转变;从现役军人军属和重点优抚对象向所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转变;从主要负责接收安置向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管理转变;从接收安置工作“一阵子”向服务保障“一辈子”转变;从粗放型工作方式向精细化服务管理转变。实现“五个转变”必须要建立党委政府强力主导、服务体系积极作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退役军人工作新机制。

政府机构强力主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承接,实现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和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退役军人事务长效机制。制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购买社会服务制度,有效提高退役军人服务水平、效率和质量。今年,全市安排约200万元用于委托社会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培训、专业项目和重点群体服务。

服务体系积极作为。一是通过引导退役军人主动服务基层,参与社会治理,全市已有4487名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两委成员。二是动员广大退役军人投身社会服务,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展现退役军人的风采。抗击疫情期间,逾万名退役军人参与防治疫情的各项工作;抗洪抢险中,6000多名退役军人履职尽责、坚守一线。三是积极对接职能部门,形成服务退役军人工作合力。与组织部门共同出台了军转干部“双平台”锻炼计划,与人社部门共建退役军人实训基地,与经济开发区共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优质岗位,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共办全省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论坛。

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保障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措施,健全“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社工机构全程服务”的工作机制,全市50余家志愿团体、专业社工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围绕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服务职责,致力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更好、更专业服务。全市各类社会组织策划革命传统教育、节日慰问、困难救助、就业招聘、书画展览、文艺汇演等各种活动。

二、提升平台搭建“力度”,全方位满足退役军人需求

芜湖市精心构建老兵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和智力创新平台。

打造老兵服务平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与民政部门联动,将情暖老兵项目作为公益创投专业类型,支持社会组织通过建立老兵之家等形式,为老兵提供健康护理、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服务。通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实施“小桔灯”情暖老兵项目,每月定期为老兵群体提供指导用药、免费测血糖等医疗服务;开通爱心助餐绿色通道,为独居老兵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每月开展一次主题老兵联谊活动,举办八一、国庆等节点老兵座谈会活动。

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把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集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平台,实现退役军人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弋江区滨江退役军人服务站引进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建立“老兵之家”,发动辖区13家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力量为老兵提供走访慰问、情感陪伴、心理支持等多方面服务。同时,建立辖区258名老兵信息库,组织老兵开展回馈社会服务活动,发挥老兵所长。

开发智力创新平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安徽师范大学共同成立“芜湖市退役军人政策研究中心”,发挥外脑作用,通过社会智库建设,加强理论研究,为社会组织介入老兵优抚项目提供智力支持;联合无为市委党校开发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课程模块,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村(社区)干部示范培训班,提升退役军人政治思想水平和综合能力。

三、紧扣服务保障“精度”,用心用情用力精准服务

芜湖市积极引进社会组织参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各类社会组织抓住需求导向,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思路理念,用心用情用力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

回应需求,分类实施保障。引导社会组织从服务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出发,精准对接需求。芜湖市光荣院采取购买社工机构专业服务打造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升级版。芜湖军休中心在新冠疫情期间,联合芜湖援通养老中心,利用援通智能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的呼叫功能,对军休干部进行电话访问、探视,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知识,累计回访154户。针对部分老兵服务社会的强力意愿,弋江区联合芜湖心连心爱心协会发起为期10个月的老兵宣讲团进社区活动。

精准服务,形成项目品牌。芜湖市弘德社会服务中心分类制定了家庭访视、节日主题活动、老兵生日会、红色之旅、军旅生涯记录、薪火传承教育、社区军民联欢等10余种服务项目,多元化满足老兵需求。近年来,通过社会组织服务老兵项目的实施,已经形成了像弘德社工这样的多家品牌社会组织和品牌项目。蓝天救援队、持明慈善基金会、心连心爱心协会、易辰社工、无为双拥促进会、芜湖新四军研究会等社会组织享誉江城,“芜湖爱老兵”“情暖老兵”“小桔灯”“老兵口述历史”等服务项目深受老兵欢迎。

全程跟踪,提升服务质效。芜湖市采取“提前定位需求,持续跟踪问效”的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中作用。如引入职业培训学校对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分类开展适应性培训。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参加技能培训的退役士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退役士兵的参训意愿和就业需求,持续跟踪退役士兵就业情况,建立培训机构、退役军人、用人单位三方互动机制,已与忠旺集团、华安光电、佳宏电缆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就业直通车。作者单位:芜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李达志

新闻推荐

废物利用“学安全”

昨日,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弋江大队宣传民警走进利民路小学,指导小学生们在废旧光盘上绘制各种道路交通安全标识、全国交通...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