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佑心理健康先从了解疾病做起

大江晚报 2020-10-10 00:36 大字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作为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如何“护佑心理健康”同样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直接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一些人对心理疾病却知之甚少。为此,记者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走进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听听心理专家就一些常见的疾病为我们解疑答惑。护佑心理健康,我们首先从了解做起。

持久消沉

需警惕抑郁症

近几年,有关抑郁症的新闻频现,让人不得不将该病纳入视野。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教授程万良表示,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障碍,当身边的人出现下列症状可能就需要引起关注:比如对方长时间心情低落,感觉到持久的意志消沉,对生活失去热情,觉得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还有一些人过去兴趣广泛,但现在日常兴趣减退甚至丧失。”程万良说,这种症状如果持续半个月以上需要加以警惕,抑郁症通常还伴有乏力感和睡眠问题。目前来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可能包含生物学因素带来的精神递质的改变,也可能和当事人性格个性、心理因素相关,与此同时社会压力等社会性因素也可能导致人患上抑郁症。

那么,如何能够远离抑郁症呢?程万良医生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保护好基本的身体机能;二是保证休息,做到劳逸结合;三是理性对待生活中呈现的事情,分清生活里的可为与不可为;四是尽可能地将心理压力及时释放,比如可以向家人朋友倾诉等。“当自己无法调适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寻求帮助。面对抑郁症不要恐惧,要寻求科学的治疗。”

三个月以上的失眠

要注意

2019年最新国人睡眠状况调查显示,中国人失眠人群高达22.5%,而成人失眠的比例约40%。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人的睡眠质量也有进一步下降。如何自我调节睡眠,摆脱失眠的痛苦呢?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科主任夏仲表示,失眠不一定是简单的睡不着,失眠的症状还包括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如果每周至少出现了3次以上、长达3个月的失眠症状,可能就属于慢性失眠。目前,有效的治疗办法就是在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夏仲也提到,很多失眠患者常常想要用延长卧床时间来增加睡眠的机会,或通过卧床来缓解白天的疲劳,却往往使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采访中,他向记者科普了目前治疗和缓解失眠症状的“睡眠限制疗法”,即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力以提高睡眠效率。该疗法里要求患者要减少卧床时间以使其和实际睡眠时间相符,但不能小于5小时。

另外,夏仲还提到了关于“松弛疗法”。他建议患者睡前1小时可在昏暗的灯光下通过做深呼吸,听放松音乐等活动进行放松,使自己从白天的压力中放松下来,提高睡眠质量。但对于患者而言,适当的认知疗法也是有必要的,它要求患者要纠正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保持自然入睡,避免过度关注并试图努力入睡;不要担忧自己失去了控制自己睡眠的能力;不要将夜间多梦与白天不良后果联系在一起;不要因为一晚没有睡好就产生挫败感;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不要持有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采取白天多睡的补偿心理。他表示,如果有睡眠障碍,最好能够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急性失眠的患者可以短期服用一些非安定类的药物来辅助睡眠,缓解焦虑。对慢性失眠的患者最好的办法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失眠认知行为治疗,长期的疗效要优于药物治疗。

今年8月31日,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优化资源配置,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又在原来的专科睡眠门诊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睡眠医学科,同时设立睡眠障碍病房,致力于用专业帮助更多的人解决睡眠问题。

总是“杞人忧天”

可能患有焦虑症

你是不是时常感觉“压力山大”,你会不会因为工作或者生活而倍感焦虑?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会出现焦虑,但是如果你持续的“焦虑”已经影响生活和工作,似乎应该对心理学上的“焦虑症”好好了解一下。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方煜说,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状态,正常的焦虑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但是病理性的焦虑,则是在没有危险或者应激源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过度过分、强度很大的反应,或者这种反映影响到工作生活,或造成自身的痛苦,是以紧张、不安、担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精神疾患。

它可分为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发作,其中前者包括精神性焦虑、生理性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常伴有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而惊恐发作则是出现急性的惊恐甚至出现濒死感、失控感,有些患者发作时误认为自己患有心脏病。对此,陈方煜医生表示,患者和家属要对焦虑症有一定的了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要理性客观地对待身体的反应,了解自己的性格。“轻点的症状可通过转移注意力进行放松,或者参加一些体育运动。症状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加上心理行为治疗,也叫认知疗法去对症治疗。”

总怀疑生病

有可能是疑病症

在常见的心理障碍中,疑病症也是不可忽视一种疾病。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阳中明介绍称,疑病症的基本特征是患者认为自己患了某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的任何轻微变化,并做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

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定位清楚、描述清晰如肝脏肿胀感、胃肠扭转的体验、头部充血感、咽喉部堵塞感等,有的则体验到定位不清楚、性质模糊的不适感。患者对各种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保证不能相信和接受,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和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大部分或全部都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致于明显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

“这类患者在性格上有疑病性格,对躯体过分关注,有轻微的不适就过度夸大,导致反复就医,对相关的医学检查或医生的解释不能接受,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阳中明告诉记者,目前疑病症的发病率在整个就医人群中达到2%—7%。阳中明表示,这类患者基本上会在生理检查无恙后被推荐至精神科就诊,一般医生会将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护佑心理健康,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疾病,并且在发现之后及时就诊。有清晰的认知和专业的治疗,心理疾病并不可怕。

记者 李婷维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新产品 新玩法 新名片 27.82亿元! 芜湖双节旅游揽金多

本报讯记者10月9日从芜湖市文旅局获悉,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秋、国庆双节8天假日,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首个长假,芜湖市文...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