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责任 愿为家乡守护 他们从捕鱼人变成“护渔人”

大江晚报 2020-09-23 00:51 大字

“看,前面那一片芦苇丛很茂密,开进去查一查。”昨日下午,长江芜湖段澛港闸附近,护渔员殷方海和同事们驾着小船进行日常巡查。多年专业渔民的经验告诉他们,前方可能有隐蔽的渔网。果然,小船靠近芦苇岸边,从船上抛下的小锚,突然钩到了什么。“有渔网,大家看看。”船停下来,大家用前端绑着钩子的竹竿拨开草丛,发现了布网的石头。顺藤摸瓜,大家从水里捞出几十条“地笼”。

今年7月底,芜湖市首批13名曾经的专业渔民成为“护渔员”,分布在澛港、白茆、执法基地、清水、天门山一带,每天去水面巡查,通过专业经验查获了大量隐蔽的捕捞渔具。昨日,记者来到汽车轮渡旁的渔政执法趸船上,见到了护渔员们。

统一着装 开展互查

“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是要开展一次集体行动,各个区域之间互查,寻找不足。”芜湖市渔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刘镛说。

记者看到,所有的护渔员都身穿同样的迷彩服,脚穿同样的鞋子,胳膊上戴着袖章。马上要行动了,他们娴熟地戴上安全帽、穿上救生衣,兵分三组,开展水面巡查。记者跟着一组,前往澛港外龙窝湖区域。

在宝塔根一带,护渔员发现有人在江边垂钓,将小船开过去,要求对方将鱼竿拿出水面,发现鱼钩不止一个,根据“一人一钩一竿”的标准规定,没收了对方的鱼竿。船不久行驶到外龙窝湖附近,在莲花湖公园边,很多市民在此钓鱼,执法人员一一检查是否是“一人一钩一竿”,给予告知和警告。“每天有很多人在这里钓鱼,有的不止用一根杆子,有的鱼竿上挂几个鱼钩,这都是不行的。”护渔员齐立说。另两组成员还对岸边水草茂盛地,进行地毯式搜索,检查有无隐蔽的渔具。“现在下渔网渔具都没有浮标,跟以前不一样,都是沉到水底下的,外面根本看不出来,必须要从岸边草丛里进行搜寻。”护渔员汪茂贵说。

到中午12点,巡查的护渔员回到了基地上,大家带回了多把不符合标准的鱼竿。“所有查获的非法捕捞用具,必须清点、登记、整理好放入仓库。”市渔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刘镛强调。他再次召集大家,对上午的互查行动进行了总结。

“一天最多查到1-2船渔网”

这13名护渔员被分成了三组,汪茂贵是白茆组的负责人。在出江过程中,记者和他聊了起来。

“每天早上6点左右出江,晚上正常6点能下班,这是日常巡查,如果遇到专项行动、集中行动,夜里巡查也是有的。”汪茂贵说。8月份时水大,鱼也多,鱼多诱惑力就大,很多人还是偷偷往江里下网。“越是偏僻处,越是草丛茂盛的地方,越容易隐藏布网点。”汪茂贵说,他们会将船靠岸,如果开不进去就用竹竿撑进去,用专业工具进行搜索。下渔网的人会用石头或砖头做标记,不然也会记不住的。这样的经验几乎屡试不爽,每天都有收获。“最多时一天能捞出来1—2船的渔网渔具。”

早在6月份时,汪茂贵就已经帮忙执法大队开展沿江巡查工作了,后来政府有招聘,就报名参加成为正式一员。“经过几个月的巡查,现在非法捕捞的明显收敛了很多,渔网渔具也越来越隐蔽。但是,我们不会放过任何一处的。”汪茂贵说。自己只要在水上,眼睛就不闲着,到处看看找找,好几次来趸船基地开会的来回途中,都发现了几处布网点。

负责天门山区域的曾速安因为仅1人,每天骑着电动车来回巡查。“记不清发现多少起了。至少有几十起吧,每道网捞起来可能有几十条地笼,这要具体算起来就多了。”曾速安说。据大家介绍,捞上来最长的一道地笼有50多个,加起来200多米长。对岸边的塑料瓶等垃圾,大家也是顺便捡拾起来。

“即使是亲戚朋友也要秉公执法”

43岁齐立是趸船基地这组的负责人。“我家是四代捕鱼世家,父亲是羊毛埂一带渔业公司的,我自己也捕了20多年。”齐立说。作为曾经的专业渔民,自己每天在荻港到东西梁山一带捕鱼,最恨不守法的人用电捕鱼、电炸鱼来残害长江渔业资源。“现在成为护渔人了,心里就有责任了,干就要干好,即使是亲戚朋友,也要秉公执法。”齐立说。在家他给身边人宣传长江禁捕,叮嘱不要下渔网,否则照捞不误。

护渔员周发荣负责清水区域的青弋江巡查,由于只有1个人,无法开船在水上巡逻,每天骑着电动车沿大堤跑,“20多公里长,每天跑一段堤,查看一段堤。”每发现一处布网点,周发荣用手机拍下来传给执法大队,然后大队派人去将渔网捞上来。“家门口有人下网,认识的也不行,发现了肯定要捞,事情总要有人干,不能怕得罪人。”周发荣神情严肃地说。最近一个月,他被调到执法趸船基地来,每天早晨6点不到,从清水的家坐两趟公交车来基地上班。

“上午我在收违法渔具时,就有人讲是我家门口的,那也不行,不是说大义灭亲,肯定要一干到底,不能松了头。”53岁的殷方海说,“既然穿上护渔员服,就代表了渔业部门的形象。”

心里有责任 愿为长江守护

在成为真正的护渔员之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了心理适应期,毕竟从捕捞到护渔转变很大。但是,时间和实践证明,他们每个人都做得很好。

这13名护渔员都是几十年捕捞资历的老渔民,习惯了松散自由,想要训练好并不容易。刘镛对他们进行了多轮次的思想培训,从言行举止入手,让他们符合渔政执法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又对他们进行了几次半军事化训练,训练站立坐姿,提高团队自律性和凝聚力。“每个人都成功实现了身份转换,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自我要求严格,多次对部门联合行动出谋划策,让我们少走弯路,对多起案件的破获发挥了重要作用。”刘镛大队长毫不掩饰地说,大家都进入角色,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守护着这一方碧水。

“我没有文化,政府帮我转产转业,一年将近5万元,我心里很感谢,肯定要把护渔工作干好,以后鱼多了,受益的是子孙后代。”“既然是护渔员了,心里就有责任了,干就要干好,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愿意为长江守护。”护渔员们用淳朴的话说出心声。

记者 李贾

新闻推荐

关于“芜湖长江三桥市民开放日”免费观光乘车电话预约的公告

广大市民朋友:本次“芜湖长江三桥市民开放日”活动持续一周(9月21日-27日),鉴于本次市民开放日参观人数较多,为了保障市民人身...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