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 旧时寻常物 可遇不可求

大江晚报 2020-09-14 00:58 大字

现代意义上的教科书一词,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且早最起源于民间。直到光绪23年(1897),南洋公学外院成立,使用的教科书有《笔算教科书》一种,董瑞棒译《物算教科书》一种,张相文编《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两种,这是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芜湖使用新式教科书的时间也大致同步。

进入二十世纪后,蒙学教材虽然仍旧保留有传统教材的影子,但随着西方石印和珂罗版印刷技术的引进,蒙学教材出版规模大为提高。当时以上海为中心的教科书印制开始大规模出版各类蒙学教材,当然,其形式依然没能摆脱传统的束缚。但就其编排而言,已经明显呈现出现代教科书的身影。例如,1904年,商务印书馆开始陆续出版的“最新教科书”在中国教科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被称作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教科书。这套教科书由蔡元培、张元济、谢洪赍等参与编订,放弃了传统的以经史子集分类方法,首次以近代分科设学的概念统筹出版,其科目包括国文、算数、格致、化学、修身、地理、历史、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英文等十余种。并且,这套教科书还首次采用学期制度来编辑教科书,分编为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和中学教科书。此举“实开中国学校用书之新纪录”。当时,芜湖各类新式学校使用的基本都是这套教科书,此外,圣雅各中学堂等一些教会学校则兼用其自编的一些教科书,还有一些私塾仍在沿用传统的幼学琼林等蒙学教科书。

新闻推荐

芜湖“环保管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讯近年来,芜湖市弋江区大力探索“环保管家”工作新模式,优化问题发现、联动治理工作机制,推动环保监管由“被动”变“主...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