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奶奶
2020年7月22日晚,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疫情期间,她卧病不起,突然有一天对我父亲说她并不属虎,而是属猪,当时因为想上学,所以隐瞒了年龄。本已是高寿,没想到这一下又增加了三岁,享年97岁。1923年至今,近百岁的人生,跨越两个世纪,经历无数历史风云变幻,奶奶的人生是一本内容厚重的书。
70后的孩子,大多生长于父辈祖辈同堂的大家庭之中,受到爷爷奶奶生活的照料和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在我、包括我的发小同学身上,得到有力的证明,我们这一代人对爷爷奶奶的感情都很深。
但是我的奶奶很独特,她不同于当时我身边任何一个人的奶奶。我奶奶识字,有文化,大脚,穿着讲究雅致,说话有分量,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族中的男女老幼畏她,乡里乡亲人们敬她,一旦遇到什么大事,总爱找她和爷爷商量。奶奶尤其看重爱读书有出息的年轻人,在生活极其困窘的年代,假期家中常常住满了爷爷的学生,她接济鼓励了不少年轻人考上大学,成为高级知识分子。而后她又利用这些人脉资源,帮助一代代寒门子弟读书考大学,大家都称她“师娘”。得知她去世,一位在上海工作的老乡给我发信息:“奶奶一生真诚至亲关爱我们,三十年前送我去重庆情景历历在目,终身难忘!也深深怀念!我今天正好公司开半年会,计划迟点回芜湖送奶奶最后一程!”
我的童年在乡村度过,以爷爷奶奶为核心所建构起来的大家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亦有白丁。平常的日子常有老友来家中和爷爷饮酒赋诗,吟咏论道;也有方圆数里的百姓来找爷爷看病或写文书。逢年过节的时候,只要有穿着讲究气度不俗的人出现在村口,那一定是到我家来的。
我爸妈生了两个女儿,奶奶自然希望有一个孙子,但她对两个孙女儿十分器重,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带我们增长见识。上世纪80年代,爷爷的学生出国做访问学者,请奶奶帮忙照看家庭,奶奶把我妹妹带到科大住了几个月,回家时我那七八岁大的妹妹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很让我羡慕。每当家中来客人或者外出会友,爷爷奶奶常带上我们,并对我们做隆重的介绍,使我在孩提时代便感受到被尊重的意义。
奶奶对孩子管教十分严格,我至今记得客厅长条桌上一个白瓷花瓶中,常年插着几根竹丝,那是用来惩戒我们的。听爸爸说他小时候有一次玩疯了把书包弄丢了,回家后挨了奶奶好一顿打,奶奶一边打一边痛哭,读书的孩子把书包弄丢了,还有什么出息啊!
奶奶是我的审美启蒙老师。我见过她年轻时在上海穿着旗袍靠在轿车边的靓照,是时髦的丽人形象。我见过梅雨季节后,奶奶翻晒箱底的衣物,那些厚厚薄薄的旗袍,包着边,十分精致。奶奶时常在家里唱越剧《红楼梦》,唱到“宝玉哭灵”一段,她自己也痛哭流涕。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播出后,奶奶买了一本王扶林导演介绍电视剧拍摄过程的书,在家中反复看,我也跟着阅读,因此萌发了对《红楼梦》的喜爱,当然同时培养的还有对美丑善恶的一种审美观和价值观。
奶奶的前半生正处于历史变化动荡之际,她逃出家乡,参加革命,渴望改变命运,不曾想受尽命运的折磨。历史是一笔糊涂账,那些恩怨是非怎能算得清楚?不如将它通通归于命运二字。奶奶后半生所处的环境之中,论文化见识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她,她因此养成了一种傲娇的毛病,妯娌们摸纸牌赌小钱都避着她,偶尔被她发现,少不了一番斥责。即使在病榻之上,她仍是一个盛气凌人的老太太,我的母亲一生对她恭恭敬敬,照顾入微,十分辛劳。
奶奶去世后的两天之内,不少亲友从大江南北、四面八方赶来吊唁。一些亲戚甚至于我未曾谋面,可是见面之后,我们仿佛一下子对上了亲情密码,既悲伤又感动,亲人们说,我们因为奶奶而产生联系,如今老祖宗不在了,我们不能因此忘掉亲情,依然要常来常往。
我的儿子上学期读过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参加完我奶奶的葬礼后,他对我说:妈妈,我现在终于理解了书中所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个涟漪型的结构”的意思。是啊,这就是中国式的亲情,无论是子辈孙被分散到哪里,只要家族一声召唤,他们就立刻聚拢,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送别奶奶后,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午餐,我们兄弟姐妹慢慢聊着爷爷奶奶的往事,我们一致认为奶奶做得最好吃的菜是油煎豆腐。一个人离开世界,能给子孙留下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记住一种滋味,便不曾白活。
奶奶一生有很多说不出、不能说的苦衷,那些沧桑往事都随她一同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之中。家人为奶奶举办的简朴而隆重的葬礼,或多或少弥补了奶奶活着时的苦痛,希望奶奶在天之灵能感到欣慰。
程丽华
新闻推荐
2020年8月1日星期六晴今天我心情很好!因为我要去银泰城参加芜湖小记者工作室组织的小记者摆摊活动啦!之前妈妈就一直说要带...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