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饼的看过来!
编者按:
一个城市的饮食灵魂,一定是深藏在城市的街巷里,因为这里有市井生活的人间百态,有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印迹,洋溢着让人流连的岁月温情。最好吃的东西,一定藏在这些隐秘的角落里。
我们热衷觅食,从来只吃对的。跟着小编们一起去隐秘的角落里挖一挖芜湖的美食宝藏,相信会让你大开眼界。
梅干菜薄饼
地点:星隆国际城小吃街
一团面,一个烤炉,一把梅干菜,一勺肥瘦相宜的扣肉糜,经过高温烤制,梅干菜的咸香、面粉的生香和油脂的焦香,夹杂成一方滋味丰腴的薄饼——梅干菜饼,在星隆国际城小吃街众多的饼中,梅干菜薄饼担得起一份“有灵魂的饼”的头衔。
说起梅干菜饼,作为茶点的存在,由来已久。徽州地区的梅干菜烧饼,吃的是一口特有的咸香,梅干菜是白菜、油菜久蒸久晒后的菜干,作为内馅主角经大火烘烤成饼后,梅干菜已不复初始的柔韧,干而酥脆是梅干菜的另一种升华。
而江浙一带特产的梅干菜饼,以油菜干和芥菜干油光乌黑的品相,咸、甜、香俱有的口感入馅,因入炉时间短,出炉时基本保留了梅干菜的柔韧回甘、面皮微焦的吃口,无论南甜北咸如何争,在一块热蓬蓬冒烟的梅干菜饼面前,基本沦陷。
小吃街上的这家黄山梅干菜饼,应该和江浙薄饼属于一脉。
每到下午,任门口排起的队有多长,老板手下仍不紧不慢地和面,再分小面团,加入梅干菜扣肉馅料包上,再封口,接着把这圆滚滚的面团摊一摊,压成薄皮,拍扁成长方形,剩下的就是把饼飞快地送入炉中加热,等待一块饼的“重生”了。
排队的人不时伸头探看,老板翻看不停间,饼皮从白到黄,局部出现星星点点的焦斑,慢慢起鼓,现出梅干菜和肉馅的油嫩焦黄色泽。刚出锅的梅干菜饼,外皮香酥有劲道,里面的梅干菜吸收了扣肉的油脂,滋滋作响,老板从容地夹起一片薄饼,一手举刀,手起刀落,饼被卸成四片,装着梅干菜灵魂的饼递到面前,香气已经越至后面排队人的鼻尖。王惠
土豆饼
地点:德胜广场
这也是一款来自北方的饼。纬七路大棚,你还记得吗?这家招牌写着“宿州风味土豆饼”的小吃摊,就发迹于那里。如今,想找到它不容易,打开外卖上的地址,按图索骥终于在德胜广场的一处犄角旮旯里,看见了它。
去过纬七路大棚的吃货们,应该都有这样的印象。这家卖土豆饼的小摊一到饭点,摊前总是挤满了学生,想吃必定是要排队的。学生们爱吃,无外乎它便宜又好吃,花七八块钱就能吃个顶饱,一张饼就能解决一顿晚饭。听店主说,她从宿州来芜创业,一直就是卖这个饼,她的店在大学城附近前后搬了三次,来到德胜广场后才算安定下来了。
看老板娘做土豆饼,你会馋得直咽口水。薄薄的一张饼,摊在铁板上慢慢炕,直到饼皮鼓起,把饼皮撕成两片,根据口味刷上甜酱、辣酱,放入土豆丝、海带、生菜,还可加入煎蛋、烤肠、里脊肉等等,合上饼皮后顺势一卷,一只分量十足的土豆饼就成了。个人觉得,这款饼的精华在于土豆丝,粉粉糯糯的,搭配酥软的饼皮,咬一口超级满足。再加一片里脊、一个煎蛋,更能丰富饼的口感。关键是,加了这么多料,一张饼才花了八块五,痛快下肚后,任周边再多美食诱惑,都不作他想。
“这饼我夸到爆”“不说那么多,好吃就完事了”……这家饼店在外卖上好评不断。十年时间,这道来自皖北的风味小吃,也成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们的青春回忆。康丽
鸡蛋灌饼
地点:东郊路
来不及做早餐的清晨,经常买一个鸡蛋灌饼给女儿充饥。刚出炉的饼热气腾腾,得两只手倒腾着才能拿得住。饼的香气诱人,孩子一边觉着烫,一边忍不住咬上一口,就这样边走边吃,到了学校门口刚好吃完。吃了饼,再喝一口温度刚好的豆浆,看着她心满意足地跑进校门,没有做早餐的愧疚感一扫而空。
鸡蛋灌饼的摊位很小,只是一个小推车,置放在东郊路通往荟萃中学的巷子口。摊主是个中年女性,手脚麻利,案板上的面团、油酥、鸡蛋、葱花在她手里上下翻飞,时刻为成就一个“黄金蛋饼”准备着。
喜欢吃鸡蛋灌饼的人很多,但每家做出的味道却各不相同。东郊路这家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很多老主顾经过这儿看到人多丢下一句:“一个饼,灌两个鸡蛋,一会来拿”,摊主答应着,手下的速度更快了。只见她揪下一块面团,包裹上油酥卷起来,再擀成巴掌大的椭圆形,然后放到刷过油的铁板上。等到一面煎黄,翻到另一面。紧接着在搪瓷缸里磕进一个鸡蛋,加入碧绿的葱花、盐,迅速的搅拌一下,灌进膨胀起的面饼内。灌入鸡蛋的面饼受热后很快就变得臌胀,并且散发出独特的香味。一边等着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通常就忍不住想吃了。摊主却不急,她把铁板挪开,把鸡蛋饼放进炭火边再烤上两分钟。“鸡蛋饼要熟透,必须经过炭火烤这一关,这事儿不能着急。”
烤好的鸡蛋饼金灿灿的,刷上摊主自制的酱料,再包裹上海带丝、土豆丝,这个饼才算是大功告成了。咬上一口,香喷喷,咸津津,饼皮酥脆,鸡蛋松软,还夹杂着土豆丝的清爽,这个早餐,圆满了。
田琦
老油饼
地点:长江长小区
来芜湖生活了很多年,几乎没有看到过大学时期在皖北经常吃的那种油饼。这种饼金灿灿的,一口咬下去满嘴酥脆,一直是我的心头好。
三年前,我无意中听朋友说起长江长小区楼下有一个摊子,每天下午卖一种油煎粑粑,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这让我充满了兴趣,是不是就是记忆中皖北的那种老油饼?一日下午,我专门骑车赶了过去,果然是的!
我还是习惯喊油饼,但是多数芜湖人喜欢称粑粑。做饼的是一对中年夫妻,据说已在长江长附近做了十几年的饼。每天下午3点,他们准时出摊。准备好四大碗不同的馅料——雪菜、海带、韭菜以及肉馅(个人认为最好吃的是韭菜馅,其次是肉馅)。什么时候这些馅料做完了,什么时候就收摊。通常不需要多久,3到4个小时,最迟傍晚7点钟,两夫妻就“下班”了。
买的人自然是络绎不绝,素饼是2元、肉饼是4元,都非常受欢迎。此外,他们还做鸡蛋灌饼,5元一个,不过没有老油饼畅销。两夫妻分工明确:揉面、包馅、放进油锅中,这些步骤是妻子负责,据说她就是从皖北嫁过来的;而不断地翻面、油煎、沥油、递给客人,则是丈夫的事。男主人告诉我,做这种饼,除了得用老面,用的油必须得是菜籽油,饼一煎出来自然就香味扑鼻。
唐乐燕
新闻推荐
今年汛期,面对严峻汛情,芜湖市一些地方又重新启用“跑水牌”这一古老的防汛措施。在市经开区万春街道,记者目睹了防汛队员“...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