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守卫家园 身边“好人”灿若群星
在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洪水面前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他们闻“汛”而动守家园,他们中有党员干部、有普通群众、有医生、有警察、有农民工、有个体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身边“好人”!他们灿若群星,又如红旗招展,吸引着更多人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鸠江好人”汪贻平: 屹立前线的不倒“红旗”
汛期以来,汤沟镇红旗村党委书记汪贻平的足迹踏遍了红旗村沿线的江堤,汛前他未雨绸缪准备充足,汛中他把控全盘沉稳应对,撤离群众他耐心劝导安慰,险情面前他毫不退却。
7月10日,通江河堤埂出现塌方时,他带领群众连续作战了20多个小时,成功阻止了堤埂的大面积塌方;7月15日上午,姚王电站闸口发生渗漏险情,汪贻平二话不说拖了个救生圈就跳进水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险情终于排除;7月15日下午,红旗村胜利自然村出现险情,他又带领十多名一线抗洪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插竹竿、递竹床、打围堰,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抢险,险情得以顺利解除。
汪贻平每天都在应对不同的险情,有时一天要下好几次水。面对险情,汪贻平总是身先士卒,及时化解险情,他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群众的家园,老百姓说他是红旗村防汛一线上屹立不倒的“红旗”。
“芜湖好人”王琼:
安置点上的“贴心大姐”
7月14日一大早,汤沟社区居民“芜湖好人”王琼就打电话给镇文明办工作人员,说,“我在朋友圈看到了转移群众安置点志愿者招募公告,我要求报名参加。”这样,王琼成为了冠军安置点一名志愿者。
在转移安置点上,王琼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搬运物资、聊天谈心……虽然近60岁,但她始终精神十足,从不抱怨。她用贴心的行动感动了每一位转移群众,用朴实的话语温暖着他们的心。
“芜湖好人”王一锁:
安置点上的“流动诊所”
冠军小学安置点从7月10日进驻转移群众以来,冠军村村医王一锁每天都会来到安置点为群众量体温、测血压、检查身体,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他总是耐心问诊,为老人配备必需药品。不少安置点的老人说,“有一锁在,我们觉得浑身通泰。”
“芜湖好人”王丹丹:
最真诚的“劝返员”
随着长江水位的不断上涨,7月12日,红旗村全员进行了转移,共转移常住人口2800多人。这些转移群众中有很多人员不愿意离开家乡,常常又悄悄回到家中,这就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为杜绝人员返回,红旗村在主要交通路口都设立了卡点,进行劝返。
“芜湖好人”王丹丹是一名辅警,连日来,他积极参与值守卡点,对准备返回家中的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返。看着他讲情讲理,一些抱着侥幸心理的居民被打动了。对于王丹丹,他们打心眼里认同,“他很真诚”。
“芜湖好人”王玉龙:
大堤上的“义务巡堤员”
王玉龙是一名农民工,当得知社区需要义务巡堤员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好人就是一盏明灯,在群众有困难时,我应勇冲在前,不能辜负群众对我的嘉许!”
连日来,王玉龙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全时段蹲点巡河护堤、全覆盖勘查险情、协助排险,积极开展巡堤查险排险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置险情,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抗击洪峰的防护网。
“鸠江好人”王飞:
红旗村的“编外村干部”
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有红旗村编外村干部之称的个体户王飞闻“汛”赶来。白天他和防汛队员一起巡堤排险、挖沟堵漏,夜晚他又驻点值守,监测水位,或走村入户做转移群众工作。
在突发处置险情的抗洪抢险任务中,王飞总是身先士卒、挥汗如雨,他像战士一样一锹一锹地铲,一袋一袋地装,哪里险情最重,他就在哪里冲锋。当得知村里防汛物资紧缺时,王飞立即采购了近万元的防汛物资送到防汛点。并且在其朋友圈发动亲友捐资捐物、充当志愿者,他还动员在外亲朋好友尽可能返乡防汛。近期,王飞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说:“看到这汹涌的江水,我就睡不着,也没心思睡觉,只有守住堤坝,才能睡个安稳觉。”
汤沟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像汪贻平、王琼、王一锁、王丹丹、王玉龙、王飞这样的身边好人在汤沟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加入抗洪抢险队伍,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好人精神。他们的精神感动着汤沟镇,滋养着这片土地越来越美好。
记者 吴敏
新闻推荐
□记者汪维明杨友艺张子豪7月19日,雨。无为大堤惠生联圩段的一侧,五辆载着砂石、土方的大型自卸卡车依旧齐齐整整地停在路...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