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尽心 你们安心 我们放心 记汤沟镇观安小学安置点24小时
王世荣和老伴徐宗兰一起听广播
7月19日16时。鸠江区汤沟镇汤沟社区大众自然村。74岁的王世荣、68岁的徐宗兰老两口,提着早早收拾好的简单行李,上了镇政府派来的车子。10来分钟后,车子驶进汤沟镇观安小学。这是一个临时设置的转移群众安置点,在事先腾空的3间教室里,33张平整的板床,虚席以待。
17时30分。王世荣和徐宗兰刚整理好行李,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掀开了教室门口新安装的防蚊帘。开饭啦!王世荣和徐宗兰分别接到两个饭盒,一盒饭,一盒菜。打开菜盒,里面是大排肉、黄瓜炒鸡蛋、包菜烧肉。“伙食可以啊!”王世荣朝老伴挤挤眼说道。上午社区来家做动员时,老伴徐宗兰一开始还不大乐意呢!
20时。到了王世荣和徐宗兰平时夜晚休息的时间。之前饭后那段时间,闲不住的王世荣已经把安置点里转了个遍,徐宗兰则和不断转移进来的室友们逐渐熟识。尽管有些意犹未尽,但作息规律的夫妇二人,还是按时进入了梦乡。
7月20日4时。早起的王世荣和徐宗兰,已经起床洗漱完毕。此时,安置点工作人员已经提前烧好了热水,王世荣每天清晨喝杯热茶的小嗜好,一点没耽误。
6时。教室外,社会各界捐赠的面包、方便面等放了一桌子。王世荣和徐宗兰挑了自己喜欢的早点送进肚子里,早饭齐活了。了解到因为出于安全考量,安置群众不能出安置点,徐宗兰邀几位新识的老姐妹,在校园操场上散起了步。
10时。志愿者又捧来一堆绿豆糕、蜜甑糕和面包。考虑到正餐是由镇政府安排的中学食堂统一烹制,配送点较多,午饭时间可能会晚些,安置点为群众们准备了点心。王世荣又对老伴挤了挤眼,这回徐宗兰总算咧开了嘴。
12时。午饭来得比预想的要早一些。这时,转移至观安小学安置点的群众已有27人。志愿者们把饭菜整齐地码放在教室外的课桌上。王世荣和徐宗兰和室友们边聊边吃,不一会儿,两盒饭菜一扫而空。午后时光,王世荣从上衣口袋掏出“小广播”,优哉游哉地听起他最爱的评书《三侠剑》。
14时。志愿者来教室里通知大家,准备好盆和毛巾,一会去消毒好的厕所里洗澡。大下午的,离晚上睡觉还早,为啥这么早洗?原来,眼下已住进来不少群众,晚上集中洗澡热水来不及烧,怕大爷大妈等得着急,安排大家统一提前洗澡。好在天不热,洗完澡休憩、散步、聊天,一身清爽。
15时。王世荣接到一通电话,在北京工作的侄子打来的。侄子人在远方,心系家乡,特别是牵挂住在圩区的叔和婶。“放心!放心!政府把我们照顾好得很!既来之,则安之!”电话里,王世荣还跟远方的侄子分享了搬进安置点前,自己响应村里号召,前往裕溪口参加防汛的“事迹”。
16时。紧闭的校门缓缓打开,一辆面包车驶进安置点,几位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下了车。王世荣和室友们瞧见后聚了过来。“这是疾控部门的同志来检查安置点的防疫情况。”安置点负责人之一、观安小学校长郑小军的话打消了大伙的疑虑。接着,他走上前去,领着疾控人员,走进了这片他再熟悉不过的“阵地”。
截至7月20日16时,汤沟镇观安小学安置点,共接收转移安置群众27人,年纪最大的96岁,最小的66岁,多数人患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为他们提供全天候保障的共17人。之前,他们是汤沟镇政府工作人员、观安小学教职工、镇中心卫生院医生、从当地走出的大学生。现在,他们为了一个目标,连日奋战,坚守后方。他们,与前线抢险的战士们一样,值得敬佩!
记者 邬杨 吴敏 文
记者 许诚 实习生 缴亦杰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1日起,交行芜湖分行开展“交行30周年”主题摄影、征文活动。截止到7月21日,本报邮箱已经收到众多市民的主题摄影...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