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退 人不撤 防汛一线的“银发护堤队”
芜湖江东船厂北围墙至杨家门水厂泵房段的堤坝全长1.65千米,堤内是中央储备粮芜湖直属库、中石油仓库、杨家门水厂等大型企业以及居民区,关系到民生保障。连日来,江水持续高水位,防汛形势非常严峻。
抗洪抢险,没有人是旁观者。在防汛一线,有一群银发守堤人,带领着年轻志愿者日夜巡堤,一尺一尺探查脚下的滩涂,用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经验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当得知我们成立防汛抢险突击队,并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时,辖区的‘五老’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镜湖区汀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蒋德祥介绍,该街道7个社区的“五老”闻“汛”而动,组成了一支巡防小分队,每天带着志愿者巡堤值守。
这支巡防小分队平均年龄已超过70岁。
“别看我们老同志体力上虽比不上年轻人,但我们都多次参加过抗洪救灾,现场工作经验丰富。”82岁的汤彪是“五老”巡防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他不仅是一名老党员,还是一名老兵,曾在火车轮渡所工作,家也在不远处的轮渡所宿舍区。“我在这一带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对这里情况很了解,现在家园遇到危险,当然要为防汛尽一份力。”汤彪满怀信心,凭着多次在这段堤上防洪的经验,带头指挥起这支“五老”巡查队伍。
“这些老同志有着丰富的一线防汛经验,对周边情况也了如指掌,他们在现场通过言传身教,让年轻志愿者学到很多东西。”蒋德祥感慨良多。
经过一夜雨水的冲刷,早上的内堤泥泞湿滑,汤彪带着志愿者们正在逐排探查杂草深处的渗水情况。他走在前排做着示范,到了段内的中水位火车涵洞,停下来示范探壁排险要领,“我们不但要注意脚下,还要重点对堤面、堤底、涵洞进行排查,看看有没有发生崩塌、鼓泡、管涌等险情。”跟在后面的两名年轻大学生志愿者认真效仿着。
“1998年,芜湖火车轮渡作为全国唯一在航的火车轮渡,主要起到保障中储粮运力的作用。那一年防汛压力也很大,我们日日夜夜巡防在这段大堤上。”汤彪至今仍记得,当时巡堤采用的方法就是把坝体上的杂草全部除光,地毯式探查渗漏,并总结出一套“四要四不要”巡堤法:要横着走,不要纵排走;要查全堤,不要只查局部;要走草地,不要只走光路;要走泥泞路,不要只走干路。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党旗,防汛无小事,我们当然要带头上。”刘善英今年80岁,她的家在香樟花园小区,由于没有公交车直通防汛值班点,刘善英只能走路上大堤,每天在路上要花费将近50分钟。连日来频繁降雨,街道党工委很关心“五老”的路上安全,多次劝他们在家休息,但刘善英看着越下越大的雨,心一直挂念着防洪一线,急得在家待不住,瞒着儿女到附近的保兴垾巡察内渗情况。“城北内圩里有我们的家园,凡是河道、水塘也都是我们的监控范围,内防渗漏,我们老党员有责任尽一份守护的力。”刘善英说。
78岁的黄伟琪也是行动派,这名在社区防疫战线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的老党员,每遇重大事件总是挺身而出,这次也不例外。汛期来临,这位看上去瘦弱的老人义无反顾地冲在巡堤队伍前面,自备雨披、雨靴,一声不吭埋头弯腰在堤坝上,听水声、观异常。填充物料等现场也有他的身影。“守卫家园,人人可为,哪里有需要,我就第一时间上。”黄伟琪话语铿锵有力。
采访中,“五老”们纷纷表示,每个老党员在大灾大疫面前,都可以舍下小我,年龄不是问题,困难自己克服。
“每每看到这些银白头发的老党员们戴着红袖章上岗、上堤,我们都觉得特别的温暖,也特别感动。”家住附近二米厂宿舍的李秀兰告诉记者,尽管今年水情特别严重,但她和邻居们在堤坝上,总能看到银发志愿者们来来回回地忙碌着,党旗就在那里飘着,她们身后的家园安定祥和。
“有他们在,我的心就安了。”李秀兰笑着说。
记者 王惠 文 通讯员 沈宝安 摄
新闻推荐
7月16日上午,2020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生活深处”青年艺术家联展(芜湖站)在芜湖市美术馆(书画院)隆重开幕,15位青年艺术家的...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