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脚浅一脚 踩沙袋爬梯子 坑坑洼洼巡堤路 星星点点守夜人

大江晚报 2020-07-16 02:44 大字

暮色降临,开始了第一轮的夜巡堤埂。

深入各个角落巡查问题

将每次巡逻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7月15日19点30分,暮色降临,横跨青弋江的广济桥灯光闪烁,不远处东侧的利丰新埂上也亮起了简易的照明用灯。带上手电筒、铁锹,61岁的原利丰机械厂老厂长潘传铁和分别来自弋江区直属部门、马塘街道、原利丰机械厂的陶晓马、曾国平、许靖走出防汛室,开始了第一轮的夜巡堤埂。

位于青弋江边的利丰新埂长约1.2公里,其中560米为石子路,600多米为坑坑洼洼的黄泥土路,堤坡上杂草丛生,有 3处涵管直接横穿埂下,算是马塘街道最艰苦也是最重要的一段堤埂。正因如此,四位巡堤人员格外仔细,深一脚浅一脚一步步慢慢巡过。

“原来,市政的涵管直接从这里的堤坡向青弋江排水,比较危险,现在改管了,安全多了,但也要格外注意。”顺着潘传铁的手电筒光,记者看到,防汛室的东边插了一个警示标志的小红旗,原来出水口半环形堤坡已用材料布覆盖、加固,以防止塌陷。这是新埂上的一个重点巡查处,四位巡堤人员依次用手电筒照了又照,仔细对比发现没有新的塌陷后,又转到了另一面的背水坡。泥泞不堪和长有杂草的背水坡下有个箱涵,踩着前几日堆着的沙土袋子,许靖来到陡坡下,潘传铁、陶晓马、曾国平则站在箱涵上方的沿边打着手电筒。借着埂上微弱的照明灯光和手电筒光,四人花了3分多钟确认箱涵无渗漏后,才继续往前巡查。

到了一个蓝色雨棚旁,背水的堤坡下传来哗啦啦的水声,四人又警惕起来。来自街道安监站的曾国平介绍,这里有个废弃的排灌站,但是管道没有封死,有水流出,巡堤人必须要确认堤下的积水是正常流出的清水还是渗漏过来的浑水,原有的小裂缝是否扩大。这样的巡堤考验着专业技术也存在着风险,只见已是花甲之年的潘传铁带队来到堤下,跨过杂乱的碎石块,又爬下一段梯子,开始探头仔细检查。“水是清的,裂缝还是和原来差不多,应该没多大问题。”潘传铁解释,这也是他们密切观察的一个重点巡查处,一旦发现裂缝扩大、有浑水,会及时向上报告。

堤顶、堤迎水坡、堤背水坡、堤脚……每走过一段,四位巡堤人都不放过新埂的任何一处,一一用手电筒照过。有时还用脚踩踩,看看土质是否松软,有时又翻翻又长高的草丛处,查查是否有渗水。受江边风浪和堤身光照的影响,夜间巡堤的难度比白天要大得多,可四位巡堤人毫不松懈,踩着沾着满是泥土的厚重长胶鞋,上上下下,一直巡查了1个多小时才安心回到了防汛室做好记录,这时,下一组巡堤人又出发了。记者看到,简陋的防汛室内没有床铺,只有3张躺椅。趁着另外一组人巡堤的1个多小时,大家或喝杯热水或填下肚子后,只能靠着椅子和衣而眠一会。2组巡堤人就这样交替守护,一直到天明。

记者从马塘街道了解到,该街道共有城南圩堤10公里,主要分为青弋江堤和荆山河圩两大部分,段内还有凤林闸、湖西闸、马塘排灌站箱涵等涵闸斗门和利丰新埂等重点区域,共划分了6个责任段保证24小时值守巡堤。漆黑的夜晚,江风微凉,水流湍急,蚊虫、飞蛾成团出击,有时还有蛇出没,可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位不顾风险、坚守付出巡堤人,才守了一方安澜,护了一方平安。

记者 汪观林 芮娟 文 记者 许诚 缴亦杰 摄

新闻推荐

打好“保、减、扶、导”组合拳 促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承孝安通讯员龚琪)今年以来,外汇局芜湖市中心支局坚持以“六保”“六稳”为工作着力点,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