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哀思在“云端”蔓延 江城已有108200人次网上祭扫

大江晚报 2020-04-04 01:55 大字

公墓入口处摆放的“云上祭扫”的操作流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又到一年清明时,配合疫情防控需要,芜湖市暂停现场祭扫服务,“网上祭扫”成了广大市民关心的话题。这种新的清明祭扫方式,因为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而被不少市民接受,成为江城市民清明祭扫新风尚。

已有108200人次“云祭扫”

“爸爸,今年不能到公墓去看你,我在网络上给你祭扫了。你走之后经常梦到你,感觉你还一直在家。愿天堂没有病痛。”

“妈妈,尽管你已经离开我有7年了,但我还是非常想念你。每次我带着囡囡(化名)回家,你都是早早地在马路边迎接我们,每次我心情不好,你都帮我擦拭眼泪安慰我。你临走前,最牵挂患有孤独症的囡囡,如今我进入不惑之年,更体会到你当年的恩情重于泰山。”

“孩子,你走后一年多了,如果你还在,今年你已经大学毕业了,你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就永远地离去了,你走后这一年多,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

很多市民在网络祭扫平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每一个字,每一滴泪水,每一缕思绪,都胜过纷飞的灰絮。

“母亲去世后,每年父亲还有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全家人一起去公墓现场祭扫,今年网络祭扫通道一开通,我就开始尝试网络祭扫。”家住江城国际的蒋先生在采访中透露,往年清明祭扫都是长辈牵头操作,今年改为“线上”后,父亲不会手机操作,就全权委托他来完成了。他会把这个平台链接分享到家族群里,让全家一起体验网络祭扫的全新感受。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自3月25日芜湖市网上祭扫通道正式开通以来,截止到4月3日20时,共有108200人次通过皖事通App、芜湖市民政局官网和“芜湖民政”微信公众号实现网络祭扫,创建了15323个故人纪念空间,祭扫留言寄语7822条。

追思故人不在形式在于心

特殊时期暂停现场祭扫,是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对于新的祭扫形式,市民有什么看法呢?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大家都表示理解和赞同。

家住银湖小区的杨女士表示,在小区看到张贴的通知了,大家都理解并支持这一做法,“不能亲临为已故亲人扫墓,虽然心中难免有些遗憾和伤感,但我们能理解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 今年61岁的吴国银是一位“老芜湖”,在他的观念里,清明上坟祭扫是对逝者最基本的尊重。家里双亲去世十余年,他每年清明节都去墓前看看才安心。“说实话,以前我也不能接受网络祭扫这种方式,觉得对逝者不够尊重,而且也没有祭拜氛围。”今年暂停现场祭扫的通知发出后,吴国银却表示理解和支持,“疫情让我们都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相比起那些为抗击疫情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能做的就是无条件支持,为抗疫贡献自己力量。”

记者从芜湖市民政局了解到,临近清明,越来越多的江城市民选择网络祭扫,从4月2日开始,芜湖市网络祭扫开始进入高峰期,“云祭扫和集体祭扫受到了很多市民的认可,他们对这种殡葬服务新模式的包容度很高,他们认为在特殊时期,尝试新的祭扫模式,也是一种新风尚。”芜湖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的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奚璟 实习生 陈婷婷 文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绿色追思 文明祭祀

4月3日,镜湖区荷塘社区举行“鲜花祭哀思、丝带祭故人”清明祭祀活动。“亲人安息、万古常青”,“缅怀抗‘疫’牺牲烈士”...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