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城市水环境治理稳中趋好
本报讯(记者 承孝安 张永胜)芜湖市紧紧围绕城市水环境治理、围绕中央环保督查通报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在水环境方面反映强烈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治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着力补齐污水设施建设短板,通过一系列污水提质增效项目的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稳中趋好,一些昔日的“龙须沟”已变成了今日的“景观带”,成功创建了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芜湖市先后出台《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标志性战役的实施方案》、《芜湖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逐步建立了“定期调度、联系协调、水质监测、专家咨询、督察问责”等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调度一至两次,分管市长每周调度一次,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
按照“一座城市、一个主体”原则,紧紧抓住“长江大保护”示范城市的契机,加强与三峡集团的战略协作,探索“厂网一体化”、“厂网河(湖)岸一体化”等治理模式。截至目前,芜湖市与三峡集团已合作的2个污水设施提质增效PPP项目,合同金额57.12亿元。PPP项目包内所有建设项目均已开工,计划于2020年底前完成。江东生态湿地公园示范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已完成,计划3月底竣工。市区污水厂联通联调项目等水环境治理工程也在积极推进中。
针对合流区域(老城区)配套管网参差不齐、雨污错接混接较多、工程措施条件有限等问题,芜湖市加大对污水厂与泵站的调度,推进相邻污水厂的管网沟通,还在污水溢流河道的重要节点开展末端截污,设置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将溢流河道的污水就地处理、达标排放。目前,保兴垾、板城垾流域已建成3座再生水厂,总规模1.14万吨/日,第4座4200吨/日的再生水厂正在建设中;经开区正在水系周边建设4座再生水厂,总规模9250吨/日;其他区域还有7处再生水厂,再生水将逐渐成为建成区水体的重要补充水源。
同时,芜湖市把黑臭水体治理与影响水质相关联的工作统筹考虑。2018年底,启动“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排查和整治项目”。截至目前,混接排查已完成,共排查市政雨污水管网2346公里(其中污水管网760公里)。为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在今年市区计划完成35个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上,将原计划2020年改造的29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项目,全部提前到2019年整治,目前市区64个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2020年,芜湖市还将推进114个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工程。
为解决县区环境治理经费不足问题,财政部门采取“先预拨、后清算”的办法,预拨专项引导资金1.62亿元;环保部门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调查工作规程;市政协通过“请你来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开展“千名委员推进污水治理措施落实”民主监督;市检察机关通过开展行政检察监督,强化公益诉讼,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监督责任。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积极邀请环保专家和环境志愿者参与;在水环境整治项目验收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同时,通过新闻发布,公示举报电话,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较好地形成了社会共识,有力地推进了水环境的整治。芜湖市建成区需治理的黑臭水体共82条。截至2019年底,水体黑臭问题基本消除,有79条通过“初见成效”验收,整治比例96%,超过国家要求90%的目标。另外3条水体的水系整治工程已完成,将纳入长江警示片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事项一并申请销号。
朱家桥污水厂一期二期、城南污水厂一期、滨江污水厂一期一阶段及天门山污水处理厂一期等市区4座污水处理厂,已于2019年底完成提标改造并通水试运行。为提高江北片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规划在江北新建大龙湾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规模6万吨/日,分两阶段实施,其中一阶段处理规模3万吨/日,已于2019年底完成建设。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滨江污水处理厂一期二阶段扩建、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天门山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前期,4个项目均将于2020年底完工。
2019年,启动了149公里长的污水主干、次支管网建设,计划新建12条城区污水主干管,扩建配套污水泵站3座;新建城区污水次支管网91条,新建配套污水泵站5座。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51条管网,完成管网敷设约23公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老话说“家和万事兴”,利益容易让人迷失本性,伤了亲情,原本亲人间的“好商量”变成了“拳脚相向”,芜湖市一对亲姐弟...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