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医院”到“小社区” 青春在坚守中闪光

芜湖日报 2019-12-12 00:52 大字

两年前,28岁的张美荣对自己的职业做的一次选择让人倍感诧异:从知名三甲医院妇产科辞职,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什么?告别了令人羡慕的大医院,在基层社区的岗位上,她又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依旧闪光?

从“三甲”到社区医院

张美荣从皖南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护理岗位。5年的工作经历,让张美荣练就了纯熟的助产技术。“虽然在三甲医院工作很辛苦,但这里有着可观的收入和晋升空间。”就在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时,张美荣毅然向医院递交了辞呈。同事们以为她有了更好的发展,她只是轻轻地回答一句:我要去社区医院工作了。

“当同事知道我是去社区医院工作时,大家都‘惊呆了’。”张美荣说,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做很傻,但这是她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也是长久以来自己内心的期望。

有这样几件事情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2016年底,大雪纷飞的一个晚上,正在值班的她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的声音很急促,张美荣知道一定是她的高血压又犯了。当她匆匆忙忙赶到家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感动不已。屋内,两名家庭医生正在给母亲做着心电图检查。看着他们熟练的操作,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张美荣内心暖流涌动。临走时,一名医生对张美荣说,她的妈妈血压不太稳定,如果有情况,不能耽搁,立刻打电话给他们。望着医生们背着诊疗箱远去的背影,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社区医务工作者沉在基层,和居民贴得最近,这不正是医者当初选择穿上这身白大褂的初心吗?

2017年,张美荣怀孕后,她曾到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建册”(孕产妇保健手册),可几次接触下来,她发现基层社区医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点更坚定了她改变职业方向的想法。

从平凡中找到价值和意义

从市二院妇产科到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都是医护人员,但角色的转变是巨大的。以前只顾钻研自己的助产技术,现在面对的工作琐碎繁杂,最多的还是心理上的落差:“以前工作总是‘别人来找我’,现在反过来了,我总是‘求着别人’。”每天走访入户,采集居民信息,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些都在考验着一名基层医务人员所要具备的坚韧品质。

“虽然入户时都挂着胸牌,但我们还是会遭到各种误解。”在“两卡制”人脸信息采集工作中,需要居民手持身份证拍照,张美荣说这常常遭到居民的不配合。有一次给一位阿姨拍完后,她儿子却说张美荣是骗子,逼着她删掉信息。同样,作为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时,也有居民冷言冷语相对。遇到这种委屈的时候,职业落差引发的情绪在张美荣心里愈演愈甚,让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样的境遇下,张美荣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吗?张美荣用行动回答:不后悔。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小,却构成了全面小康的一块基石。它像居民健康的守门员,通过望闻问切把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这点上说,我在社区医院的工作价值怎会比在三甲医院小呢?”在平凡的岗位上,张美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

为了更方便地解答孕妇们的咨询,她创建了“镜湖新城妇幼群”,目前这个群里有500多人,交流十分活跃。去年底,针对产妇的产后需求,张美荣和同事们探索出了“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产后服务,包括产后42天体检,新生儿黄疸检测,催乳以及中医熏蒸、足浴等。“刚刚推出这个服务包的时候,很多孕妈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放心,不敢来,然而通过我们专业的服务,现在已经签约了300多个服务包,现在很多人是慕名而来。”不仅如此,中心采纳了她的建议,开设“孕妇专列”,为准妈妈们提供吸氧服务;完善设备,方便孕妇产后在社区医院进行盆底肌、骨盆修复……

“在大医院,一般是居民涌到医院看病,要排队要加床。可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反而要走进居民中,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慢性病管理。”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张美荣签约的慢性病患者有180余位,不论风吹日晒,她都要定期上门随访,为患者送药、量血压、测血糖等等。如今,两年过去了,她从老大妈的叨唠声里明白了什么叫百姓需求;从给准妈妈的孕期体检中懂得了什么叫医者责任;在出诊路上的风雨中尝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坚守初心不变,青春在哪里都可以闪闪发光。

□记者 康丽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芜湖市民质疑会展中心停车场改成驾训场地 管理方:按照国有资产处理相关要求

本报讯12月9日,市民通过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反映,芜湖国际会展中心南北停车场被改成驾校培训场地,既影响城市形象,也给到该会...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