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酒酿 勾起儿时甜蜜回忆
说起老手艺,往往代表的是曾经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我们曾经熟悉的老手艺,正在悄悄地远去。但是,这些“老手艺”依然是很多人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难以割舍的旧时情怀。这些老手艺的背后,是一个个平凡的民间艺人在演绎他们的手艺故事。
在芜湖,还有这么一批手艺人,其中既有年轻的继承者,也有干了一辈子的老师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手艺人,那些珍贵而美好的技艺,才能在这个飞奔向前的时代里继续传承。
“这其中,酒曲的制作技艺最为关键,不仅决定了酒酿的口味,也是最难掌握的。”戴翠兰说,酒曲制作要看季节、气温各个条件,一般是在每年夏天6、7月份开始制作。制作酒曲最重要的一步是“接种”,也就是新酒曲做成后再滚上一层上一年老酒曲的曲粉,“酒曲每年只做一季,一般夏天一次做一吨左右的酒曲,就能够满足全年使用。”
为什么会叫荷花酒酿?戴翠兰说,这是她家酒酿的一大特色,在制作酒曲时,她将新鲜的荷花花瓣磨碎了加入其中,这样制成的酒酿除了酒味,还有花的清香味。“我的老家在陶辛,一到夏天四处都是荷花,家人就将荷花采下来制作酒曲。我还试过桂花、菊花,但还是荷花的味道最受欢迎。”
“做酒酿的工艺不复杂,但都是粗活累活,年轻人不愿做。”戴翠兰说,做酒酿每天一大早就要开工,一天最少要花7、8个小时才能做300多斤酒酿,而且做酒酿是个力气活,一锅50斤的糯米从上锅蒸到摊凉,都需要下大力气,即使是在寒冬时节,也常常因此出一身汗。
由于味道香甜醇厚,戴翠兰制作的酒酿很受顾客欢迎。因为是传统手工制作,戴氏荷花酒酿还入选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凭着好口碑,很多顾客都是循着前来品尝酒酿,有的小贩还专门批发戴氏荷花酒酿去菜市场销售。甚至还有很多人慕名来取经,希望能学习酒酿的制作技艺,而戴翠兰也从来不藏着掖着,总是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这门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将其传承下去。”戴翠兰说。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酒酿水子哦——”这句吆喝声不知道是多少人儿时最甜蜜的回忆之一。酒酿甜甜的、糯糯的、醉醉的味道,是让人难忘的舌尖记忆。随着时代变迁,现如今,市场上包装加工的酒酿倒有不少,但机械化流水线代替了手工酿造,醇香的味道似乎也变淡了。不过在江城街边小巷,还有一些老手艺人,坚守着传统手工制作酒酿,戴氏荷花酒酿的传承人戴翠兰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戴翠兰的小店铺里,一打开酒酿的坛盖,浓郁的甜香便扑鼻而来。“来,尝尝我的酒酿。”戴翠兰热情地取出一碗酒酿。一口入喉,冰凉酸甜,满嘴都是醇厚的酒香。今年50多岁的戴翠兰是戴氏荷花酒酿的第三代传承人了,从祖父算起,她的父辈都是做酒酿的。“我十多岁就跟在父亲后面帮忙,时间长了不用教,看着自己就会酿了。现在算起来,我也做了几十年的酒酿了。”戴翠兰笑着说。
当做酒酿变成一门手艺时,每个细节都很有讲究。选米、淘米、蒸煮、拌酒曲、发酵,看着虽易但是每一步都需要技巧。戴翠兰说,首先,酒酿选用的糯米就很重要。糯米是向农户订购的优质圆粒香糯米,米质好出酒率才高,酿出的酒酿才更醇香。然后将糯米在大缸里浸泡透后,放在木制大蒸笼里上锅蒸。当糯米蒸到晶莹通透、香气四溢后,再将蒸熟的糯米摊凉到温热,然后加上酒曲搅拌均匀,放入恒温的房间里发酵,经过36小时后就做成了酸甜醇香的酒酿。
□记者 季鲲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有市民向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反映,位于五一广场附近的“法苑”街边小公园内,有一根铁质路灯杆不知何故从根部断...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