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雨》谈近代自由观
《雷雨》是我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不朽杰作,以其“情感表达上令人心惊欲碎的力量”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观众。剧本的主色调阴暗、晦涩,却从层层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折射出一种对“自由”的雏形的渴望,引发出读者对那个时期“自由意志”、“心灵解放”的探讨。《雷雨》成为人性永恒的生存悲剧,而作者曹禺的自由主义灵魂,则为话剧文学界打开了新的精神之门。
剧中,各人物身上共同散发出的对个人自由的强烈追求令人印象深刻。
追求自由意志的性格力量
跨出封建贵族的门槛,勇敢追求自由恋爱,冲破门楣的狭隘和限制的周朴园,却最终在名誉与利益的诱惑下向社会低头,放弃了闪耀着夺目自由光辉的爱情,甚至狠心在大雪天里将原本深爱着的、刚生完孩子的侍萍连同生病的亲生儿子一起赶出家门,成为了专制制度下虚伪的道德主义走狗;曾热烈地爱着少爷周朴园的鲁侍萍,甚至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却在残酷现实的无情打压下一次次认命、妥协,如蝼蚁般卑微屈从地活着,在一声“是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怨责中,她亦将这悲剧归结于“天命”,甚至在看到周朴园保留着以前的家具陈设、桌上仍摆着她的照片后,她心中仍有过一丝卑哀的、微不足提的颤动,陈年旧事一幕幕在脑中如狂风暴雨般浮现。
作者曹禺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给《雷雨》添上了璀璨夺目的自由主义灵魂:正处青春花季,懵懂无知却又憧憬着自由与美好未来的四凤死了;追求过自由,再也不愿重蹈旧路的周萍死了;单纯勇敢、富有激情与幻想的周冲也死了。悲剧英雄在对苦难的结局中勾勒出最为绝美的自由主义灵魂的线条,最大限度地展现出生命的光辉,只留下周朴园、鲁侍萍等封建傀儡深深的忏悔。
非理性自由的精魂:蘩漪
蘩漪是剧中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完整也最成功的人物。曹禺先生本人曾明确表示,蘩漪的身上拥有最“雷雨”的性格。他曾这样评价:“作为一个追求自由意志、心灵解放、反抗传统道德秩序和虚伪专制伦理制度的女性,蘩漪蕴涵了不羁的非理性浪漫思想”,她尝尽封建专制压迫的痛苦,唯望自己深爱的男子能带自己逃离冰冷黑暗的无边魔障,疯狂的欲望彻底否决了理智。
她的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当蘩漪终于醒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她已经踏上了一条暴风骤雨般的不归路。
蘩漪非理性的自由主义思想、畸形的爱情欲望和冲动,都裹挟着一种电闪雷鸣般的突发性和猛烈性。“风暴就要起来了!”这是蘩漪压抑了几十年的痛苦呐喊,也恰恰是一种主体原始自由意识的释放。“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任。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祸移在别人身上,外面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她选择毁灭掉自己拥有的一切,却以最坦然的姿态接受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这种自由意志的选择,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心灵的解放道德的巨鸣
鲁迅曾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尤其在那个思想闭塞的年代,反抗封建压迫、追求自身尊严与自由的精神就更显可贵。
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是心灵深处永恒的价值所在。这样融入自由主义灵魂的《雷雨》,才能在观众内心产生强烈共鸣。人类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意识,永远是人性中最为耀眼夺目的珍宝。个体生命的自由远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更为珍贵,也更值得去珍惜。
命运有时是黑暗的,我们需要面对现实,更需要接受未知的挫折与磨砺。但是我们应该相信,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我们自始至终都应该明白,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时时刻刻都应该朝着光明前进。世界不会只将好的一面呈现,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纯真善良,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更加理性地生活。
我喜爱《雷雨》这本书,在书中,我看到了封建时代不同阶层间的联系与冲突,读尽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哀与辛酸。我十分庆幸能够活在当下的美好时代,我们可以谈自由、谈理想、谈追求,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自己的明天;我们敢于反抗、敢于拼搏,我们一步一步,无惧风雨地走向更大更远的世界……
芜湖十二中高二(10)班 张苒
新闻推荐
下列单位或个人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因擅自停止烟草制品零售业务六个月以上且未办理停业手续或因在领取烟草专卖许可证...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