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矿坑水体修复项目昨正式运行 一年后芜湖“马尔代夫”将消失

大江晚报 2019-11-12 14:24 大字

本报讯浮筒泵、混合器、中和池……经过这些“神奇”设备的处理,原先呈强碱性的宝蓝色湖水很快“变身”成符合排放标准的清水,再源源不断流入周边水系。这是记者昨日在白马矿坑旁看到的场景。经过近10天的调试运行,白马矿坑水体修复项目已于昨日正式常态化运行,记者看到的正是已经成熟的水处理工艺。预计用1年左右时间,这片被称为芜湖的“马尔代夫”将消失。

已废弃30多年的白马矿坑位于白马山水泥厂采矿区北侧,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经过数十年石料开采利用过程形成。随着时间推移,由于石灰岩反应、地质等多方面原因,近两年,矿坑内的水质逐渐呈强碱性,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可很多市民和网友却不顾复杂地形,前去这片被称为芜湖的“马尔代夫”“打卡”。资料显示,矿坑周长约1029米,平均水深约20米,最深约70米,蓄水量约120万立方米。为消除环境隐患,确保矿坑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弋江区编制了白马矿坑水体治理方案。根据方案中“控污、治水、清淤、修复”步骤,水环境修复项目建设单位已于6月启动治水工程。该工程主要是建设一座小型污水处理站,将矿坑内的水进行中和处理后达标排放。

经过基础建设、通电调试,白马矿坑水体修复项目已正式运行。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为确保安全,矿坑周边进行了围挡,广阔的宝蓝色湖面中漂浮着一道长约120米的黄色水管和一个个蓝色浮桶,水处理工艺的各个环节正通电快速运转中,排放池内的水看起来清澈见底。现场施工负责人李林介绍,其主要工艺是通过浮桶式潜水泵将矿坑内的水提升,同时利用计量泵加入浓盐酸等药剂,与水体在管道混合器中混合后进入中和池,中和池采用上下折返式,在搅拌器的作用下充分反应,再进入排水池。

记者注意到,中和池和排水池设有监测点和在线监测仪,可随时调整剂量,原来宝蓝色湖水PH值在11以上,正在中和的水质PH值在7到9.5不等,半小时中和后的明渠出水口水质PH值已为6.96,完全符合相关排放标准。另外,水池出口设置三通和流量计,水体达标后排入周边天子港水系,不达标水体还会回流至中和池继续处理。

记者从弋江区生态环境分局了解到,目前白马矿坑水体修复项目日处理量为6000立方米,每天可运行24小时,工期预计1年。该项目如果运行效果良好,还将作为“样板”运用到弋江区其它废弃矿坑的治理中,让更多不达标水质“变废为宝”。

记者 芮娟 文 吴安亚 摄

新闻推荐

水上电台宣讲安全

为加强长江水上消防安全宣传,推进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11月1日上午,长江航运公安局芜湖分局水上消防支队支队长走进芜湖长...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