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新中国合肥70年大事记 19

合肥晚报 2019-10-29 01:37 大字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掀开了春天的故事。

同年深秋,北京,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此时,合肥紧随步伐,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合肥从本土企业“下手”试点,合肥电冰箱总厂率先成为人们如今熟悉的“美菱”,原本可以端到退休的“铁饭碗”也被打破,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干部实行聘用制,工资也从固定额“变成”有上有下、有多有少。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抱着这种改革心态,一批又一批企业冲进企业改革的浪潮。

家电产业国企改革首当其冲

发出企业改革第一枪的家电产业,这也是当时合肥的主导产业。

引人注目的“第一响”从合肥电冰箱总厂改制开始。这个“生”于大东门的本土企业在改制次年实现了A股上市,成为全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三年之后,美菱B 股上市,企业进入了新阶段。

在跌宕起伏的历史中,其节点之一便是1997年无线电二厂的改革。与美菱的“顺势而为”不同,无线电二厂的兴衰与改革展现了一批老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取舍。

合肥无线电二厂原是上世纪50年代从上海内迁来的做模型的小厂。1978年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无线电二厂率先引进了日本夏普的黑白电视机散装件,经过组装后投放市场,开始进入电视机行业。

在那个拿票消费的年代,电视机成为紧俏产品,无线电二厂因此发展迅速。1987年,无线电二厂步入顶峰,销售收入3.4亿元,纯利润达4000多万。当年的全国企业500强中,无线电二厂排到260多位,是合肥市五大盈利企业和四大高产值企业之一;黄山电视机成为国家十大电视机品牌之一。

风雨来得速度之快,让刚步入鼎盛时期的无线电二厂毫无察觉,市场销量断崖式的下滑,合肥数次“出手”拯救但于事无补。此时,想在安徽建立彩电生产基地、拓展安徽市场的深圳康佳“找到”了无线电二厂,但双方重组谈判失败。

1997年,合肥市国企改革大规模展开,时任武汉市副市长张代重受邀来肥作国企改革的报告,全市所有的国有企业干部职工收听,合肥掀起了一场以所有制结构和资产重组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大讨论。

企业的所有权是否属于政府并不重要,关键是企业是不是在合肥,能不能给合肥提供就业机会和税收。抱着这样的改革思路,一批老国有企业加快了步伐。经过康佳重组失败的教训后,无线电二厂开始主动出击,到四川长虹、青岛海信等知名家电企业洽谈收购,最终结缘海尔。

企业改组改制合肥有“新”招

通过改制改组,当时合肥约有80%国有工业小企业退出了国有范畴,增强了企业活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改革,1998年年末,合肥市572户市属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改制率达到了50%以上。

此时,合肥将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放在了优化企业改革的首位。一批基础管理实、创新意识强、整体素质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骨干企业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也进入了大众视野。如美菱集团成立的“三维动态管理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创立的成本战略法;荣事达集团以市场为轴心,创立的“零缺陷管理法”被列入“安徽十大企业管理法”。

同时,合肥市在推动资产重组中,坚持把管理同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不失时机地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灵活的经营机制,使企业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合肥一些优势企业也向外地成功地进行了扩张——美菱集团兼并了昆明电冰箱厂;荣事达集团在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注塑中心,兼并了重庆市洗衣机厂从而实现了跨区域的资产重组。

作为资产重组工作的延伸,优势企业产品配套工作也同步推进。

围绕资金注入、贷款贴息等方面,合肥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围绕合肥美菱、荣事达、合肥昌河、合肥海尔等优势企业,合肥大力推进企业间产品配套工作。截至1998年,合肥优势产业链雏形初现:江南机械等企业为合肥昌河配套;晶体管厂等为合肥海尔配套;手表厂等为荣事达配套……

这不仅解决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扩大了合肥市重点产品的覆盖面,为优势企业低成本扩张创造了条件。

人员再就业让改革无后顾之忧

1996年年初,合肥市进入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行列,合肥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对51户企业实施破产。

1998年,合肥市经国家批准下达的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共有22个项目,涉及核销银行呆坏账总额1.85亿元。其中,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兼并安徽淮海机械厂被列入重大结构调整项目。3年的兼并破产,使合肥市预算内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由81%降至62%,合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拥有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合肥在实施破产重组、搞好结构调整的同时,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作为维护大局稳定的头等大事:凡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分中心;全市符合进中心条件的3.24万名下岗职工,全部按规定进入了再就业服务中心;进入中心的下岗职工全部和中心签订了基本保障和再就业协议;进入中心下岗职工全部按月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

两年之后, 3.6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通过资产重组、发展三产、社区服务、个人自谋等方式实现了再就业。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

大事件链接

1)1992年11月23日,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内部记名普通股的募股工作,这是合肥市首家企业发行内部股票。

2)1993年10月15日,合肥首次出租国有企业,被出租的是合肥毛纺织总厂。

3)1994年7月30日,合肥市国家税务局和合肥市地方税务局正式成立。标志着合肥正式实行分税制改革。

4)1995年1月18日,省内59家生产电线电缆厂家组建的安徽绿宝电缆集团在合肥电缆厂揭牌。

5)1996年7月11日,安徽省首家商业股票—合肥百货大楼的“合肥百货”股票,经过3天发行1690.64万元A股成功。8月12日“合肥百货”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由3845户投资者申购7.9亿股、申购款达46.9亿元。这是继美菱之后合肥市第二家上市股票。

6)1997年12月31日,全国摘锭第一锤在安纺(原安纺一、二厂)敲响,上海华源投资发展(集团)公司重组安纺,成立安徽华源发展有限公司。

新闻推荐

前三季度芜湖市农村危房改造2276户

本报讯(记者张永胜谢芸)10月25日,记者从全市农村危房改造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3季度芜湖市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276户,目标...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