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发展 江城谱新篇 “数说”变化 翻天覆地
抚今思昔话沧桑,千年江城今胜昔。新中国成立70年来,芜湖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2018年成功入选中国社科院评选的40座“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居民收入节节攀升,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记者日前从国家统计局芜湖调查队获悉,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规模实现4000倍奇迹增长
70年,从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统计数据见证了历史的飞跃发展。1952—2018年,芜湖地区生产总值由7911万元增加到3279亿元,实现了4000多倍的奇迹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5813万元增加到10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669万元增加到603亿元。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居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河有水小河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芜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逐年攀升。1987年达到千元级,2006年达到万元级,2011年突破2万元,2016年突破3万元,2018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397元,较1978年增长了98倍,年均增长12.1%;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1994年达到千元级,2013年达到万元级,2018年芜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49元,较1978年增长了217倍,年均增长14.4%。
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衡量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据调查资料显示,1980年芜湖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1.6%,居民生活水平处于贫困边缘;1984年降为57.9%,普遍达到温饱状态;1998年降到46.2%,开始迈入小康行列;2009年降为38.9%,达到相对富裕状态;2018年下降到32.8%,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1985年芜湖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3.7%,居民生活水平处于贫困边缘;1995年降为58.7%,普遍达到温饱状态;2003年降到49.3%,开始迈入小康行列;2014年降为36.5%,达到相对富裕状态;2018年降到34.7%,回落趋势明显。
居民收入实现“四连跳”
从1949年芜湖解放到2018年,统计数据将芜湖居民的收入增长,分成了芜湖解放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的2000年,2000年至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大至今四个阶段。统计数据反映,建国以来,这四个阶段虽然各有各的时代特点,但居民收入都实现了上涨。
1949年4月24日,芜湖解放,江城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受自然灾害、“文革”动荡以及人口过快增长等历史因素的影响,人均国民收入由1952年的73元增加到1978年的388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被打破,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芜湖城镇居民收入由1978年的388元上涨到2000年的5719元,年均增幅达到13.0%,平均每年增加254元;农村居民收入由1978年的95元上涨到2000年的2346元,年均增幅达到15.7%,平均每年增加107元。
新世纪开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芜湖居民收入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了稳定持续发展。芜湖城镇居民收入由2001年的6025元增加到2012年的23784元,年均增幅达到13.3%,平均每年增加1776元,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农村居民收入由2001年的2430元增加到2012年的9675元,年均增幅达到13.4%,平均每年增加725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增长。城镇居民收入由2013年的25054元增加到2018年的38397元,年均增幅达到8.9%,平均每年增加2629元;农村居民收入由2013年的13018元增加到2018年的20649元,年均增幅达到9.7%,平均每年增加1526元。
消费从凭票供应到手机网购
新中国成立70年,芜湖人民逐步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居民生活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由物质生活消费的改善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发展。从两个方面指标可以看出消费结构显著优化。
改革开放以前,芜湖居民消费倾向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凭票购买的票证制度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同时微薄的收入主要用于购买必须的日常消费用品。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上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调查资料显示,芜湖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1980年为87.6%,到1998年降为83.4%;芜湖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1985年为83.1%,到2000年降为80.4%。
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以后,芜湖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2001年为75.6%,到2012年降为65.3%;芜湖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2000年为80.4%,到2012年降为65.8%。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居民消费倾向基本保持稳定,调查资料显示,芜湖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2013年为59.3%,到2018年微幅下降为58.9%;芜湖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2013年为67.2%,到2018年降为61.5%。居民消费范畴从低层级向高层级扩展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收入与消费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新常态下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居民消费意愿增强,符合经济越发达对消费的依赖性越高的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凭票供应,到现如今的网购,消费形式的嬗变,正在悄然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调查显示,网络购物这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购物”的便捷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外出购物的次数与金额。
生活质量实现“跨越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生领域最大的成就是百姓生活质量的改善,最大的变化是百姓生活条件的变迁。衣服从“穿暖”到“穿美”,饮食从“吃饱”到“吃好”,居住从从 “土房”到“洋楼”,出行从“两轮”到“多轮”……越来越多的变化,谱写了建国以来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芜湖居民衣着样式比较朴素单一,灰、黑、蓝色成为街头主色调,“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的写照。如今,衣着从外观、色彩上的“五彩缤纷”逐步走向了颜色、材料、样式上的“百花齐放”。2018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衣着类消费支出为1471元,达到1980年的28倍。
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解决温饱问题一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渴望,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芜湖居民在食品支出上以粮食为主,只求温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芜湖居民主食比重下降,副食比重上升,饮食健康、口味、消费环境成为当下芜湖市民饮食消费的主要追求,人们对饮食的追求从“吃饱”转变为“吃好”。2018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类消费支出为7432元,是1980年的143倍;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为4415元,恩格尔系数为34.7%,比1985年的63.7%降低20个百分点。芜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芜湖城市住房以“砖瓦平房”为主,居住条件差,80年代初芜湖城市仍有25%的居民家庭无厨房,40%左右的居民家庭没有通自来水,84%的居民家庭租住公房,人均居住面积只有7平方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2018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7.5平方米,是1980年的5.4倍,城市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3.2平方米,是1978年的5.4倍。
芜湖市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建国以来发展迅猛,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70、80年代,芜湖城乡居民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公交车,“二八大跨”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款;90年代后,摩托车以其省力、快捷的优势迅速进入居民家庭。如今,芜湖居民短距离出行可选择私家车、公共汽车,轻轨一号线二号线也即将通车。2018年,芜湖市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1辆,“私家小车”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记者 汤荣汛
新闻推荐
今天起,芜湖消防启用新监管模式 “双随机、一公开”取代巡查制和随意检查
消防人员按照新规定进行相关检查本报讯9月30日,记者随芜湖消防监督人员来到某酒店,根据“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酒店消防...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