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笔耕“爬格子”到触屏“入圈子” 写作20年 硬件升级“痴心”不改

大江晚报 2019-09-20 14:29 大字

韩水柱现在已经适应用电脑来写作

“小时候,家住在花津桥边一个黑色小瓦木式结构的大杂院里……”敞亮的窗前,韩水柱的家用电脑正开着,屏幕上打开的是“文档”程序。“这是我正在写的一篇国庆征文,暂定名‘我与芜湖一起走过’。”提到自己未完工的作品,韩师傅还有些不好意思。

从2000年至今,韩水柱一直笔耕不辍,向包括《大江晚报》在内的各大媒体积极投稿建言,并成为了晚报的通讯员。“一开始用钢笔写稿纸,后来学习用电脑写文档,现在还加入了微信的‘美文圈’,分享品评。”光阴流逝,工具升级,越来越便利的条件,成就了韩师傅的写作之路。

“纸笔时代”

1963年出生的韩水柱从年轻时就热爱文学创作,“不追求什么高度或者名利,就是爱好这个,当做一种生活方式”。2000年时,因为单位改制,他索性当起了自由撰稿人,以写作与投稿串起了一个个日子。

韩师傅最热衷的就是向《大江晚报》投稿,特别是“凡夫沙龙”栏目。见记者到访,他特地拿出了一直保存的厚厚的几大本剪报,都是自己见报的文章。旧报纸已经明显泛黄,边缘修建整齐,仔仔细细地贴在笔记本上。每一篇还特地标注了日期,最早的一篇可以追溯到2000年6月23日,“是一个周五,文章名字叫‘办报几何’。”因为年代久远又经常翻阅,好几本的装订线都松动了。韩水柱说,这厚厚的一沓纸,都是他的宝贝,平时会收藏在橱柜中。

在韩水柱的文章《投稿随想》中,他清楚又颇有兴味地描述了最初写作的情形,“记得初入‘文圈’,当时还是纸笔手写时代,我经常骑自行车跑到长街小商品市场,一次性批发许多稿纸和信封,这样比文具店零买既便宜又节省了不少时间。”韩师傅回忆说,20年前都是用方格信纸写作,是名副其实地“爬格子”。最常见的白底黑线格子纸,20乘20,共400格一页。“用钢笔或者圆珠笔写,一般会写个两页纸,五六百字。”

韩师傅说,这些稿纸是论本卖的,一百来页一本,同时批发的还有信封和邮票。当时的韩水柱住在铁山宾馆附近,如果投稿到外地,他就邮寄过去;如果投到本地,“我就骑自行车送到华兴街的报社”。投稿完成后的那段时间,韩师傅总是心情“迫切”,“隔三差五就去报社门口的宣传栏看看,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被选中”。

“敲字时代”

对韩水柱来说,写作的过程因为心情与状态的不同,有时妙不可言,有时又困难重重。“改稿子是最痛苦的,纸上涂涂画画地不像样。有时没有灵感,会一连撕掉好几张纸。”稿纸不算便宜,为了节约写作“成本”,韩师傅经常会在白纸上打底稿,反复改得满意了、通畅了,再小心地誊写到稿纸上。

事情在2004年有了转机,当时女儿考上了理想的初中,韩水柱奖励了她一台电脑,也由此开启了自己的“无纸化”写作之路。“女儿教我打字,用拼音打,一开始学得很慢,‘一指禅’,总要停下来在键盘上找字母。渐渐就熟练一些,现在虽然不能盲打,但速度也不慢。”

磕磕碰碰学下来,电脑打字越来越熟练。特别是稿件的修改,实在是“省心太多了”。“有什么想改的,直接删除重写就得了,段落切换也非常方便,效率比手写时翻了几倍。而且,整个页面看上去干干净净的,很整洁。”不仅如此,文章保存也很方便。“电脑容量大,好查找,再不用翻箱倒柜地找,只要输入检索关键字就行了。”

在韩水柱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他将作品按体裁划分,分成文学和非文学(如时评),文学里又细分为散文、随笔等。韩师傅提到,写作的电脑也更新换代了好几批,早期的电脑格外笨重,“搬都搬不动”,后来则越来越轻便,功能强大,屏幕尺寸更大、清晰度更高。

“掌上时代”

“其实不仅是我的写作工具升级了,你们的接收方式也换代了。就拿‘凡夫沙龙’来说,最早留下的联系方式是地址和电话号码,后来逐步变成了电子邮箱。”韩水柱说,使用邮箱投稿后,他立马就能收到“自动回复”的邮件,确认稿件发送到位了,感觉很安心。

而且,电邮投稿还能不受“时空”的限制,“不管白天晚上,不管在哪个城市,只要在电脑旁边,就能写作投稿”。通过“伊妹儿”,他和编辑还能及时交流各种疑问和想法,你来我往,回复快捷。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使用更是将即时通讯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连电脑都不需要了,QQ、微信都可以传递稿件,接收信息。”小小的掌间方寸,自有一片天地,离线发送、复制粘贴、发送附件,韩水柱对这些功能和名词,已经十分熟稔。

通过微信群,韩水柱还结识了许多的同道中人。“我加入了几个微信群,大家互相交流作品,分享见闻,品评、学习,非常有收获。”记者看到,韩师傅的微信群有“美文圈”“读者心语”等,群里好友少则十几人,多的有80人。

采访结束时,韩水柱引用了其文章《投稿随感》中的一句话,“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彻底告别了那个纸笔的手写时代,展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纵横驰骋在网络的原野上,创作出一篇篇穿越时空的作品,尽情享受着写作的快感。我作为‘60后’,也开始从时评写作向散文、随笔、杂文写作为主的方向转变。”他说,有这样好的条件,更要将写作这个生活乐趣进行到底,也希望在新的体裁创作上有所突破。

记者 程茜 实习生 王宇 文

记者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芜湖市1—8月房地产官方数据出炉 供求同比降幅收窄 市、县需求分化明显

近日,记者从芜湖房地产业协会获悉,1—8月,芜湖市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金融监管力度,保证了房地产市...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