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连成网” 数据“跑进来” 服务“活起来” “大数据”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记者 潘晔
对于江城市民来说,许多不经意的变化,背后都有“大数据”的身影。
无论是超市买单的“刷脸”支付,还是坐在家中网上办理业务,亦或遇到诈骗后警方迅速锁定嫌疑人目标……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日益良好的政务环境和治安秩序,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随着“大数据”不断融合、共享,“数字改变生活”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点滴汇聚成市民身边的一个个“小确幸”。这些举措,不仅折射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也体现出芜湖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便民服务的决心。
数据“跑进来”服务“不见面”
进入城市令APP,徐先生开启生物特征采集模块,完成身份证实名信息、声纹、刷脸等身份认证。随后,他进入安徽政务服务网,只要“轻点指尖”,就能足不出户办理出入境、驾驶证换证等23项业务。“在网上实名认证,有效解决了‘证明我是我’的问题,‘不见面、零跑腿’就能办成事。”徐先生说。
“实现全程网办,‘卡脖子’的关键点在于身份信息远程认证。”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芜湖市进一步突破条块系统的“壁垒”和“瓶颈”,让数据“跑进来”,加快打通与市级、省公安厅和公安部的系统瓶颈,实现非涉密的公安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上“不见面服务”,打造“24小时不下班、不关门”的办事大厅,让“数据全跑路、市民不跑腿”。
如今,越来越多的办事事项从“最多跑一次”变成“一次不用跑”。例如,市民在网上打印的参保证明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前往窗口盖章;芜湖市全面取消领取养老金资格集中认证模式,市民在家中就可进行认证等等。市智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芜湖的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必将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服务“活起来”智慧解“难点”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法槌声响,进驻芜湖金融巡回法庭的经开区法院法官宣布,原告某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与被告白某等的金融借款合同系列案公开开庭审理。与普通庭审不同的是,此次是157件原告相同、案情相似的案件同时通过互联网公开合并审理,不仅涉案当事人多达200余人且分布在全国各地,连书记员笔录都是语音转写、自动生成。
基层人少事多,怎样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干好群众满意的事,成为许多部门的“难点”。“金融巡回法庭只有6名兼职法官,但他们每年要审理8000多个案件。”市中院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早在案件前期,我们就完成了线上立案、线上分案、EMS送达、线上排期,并把原告相同、案情相似的案件安排在一起审理,大大提高了案件审理效率。
在该负责人看来,这一切都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据了解,该庭集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引入互联网远程科技法庭、互联网远程调解、金融类案平台等六大系统,以科技创新助力金融审判。通过集中审理,实现金融审判从分散向集中转变、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风险防控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用智慧手段解决难点问题。
系统“连成网”过好“小日子”
在互联网时代,只有各类“大数据”系统共享共用,市民才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对此,市公安局相关负责同志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采集1栋楼30户的数据为例,以前民警们靠的是“走街扫户”,以每户10分钟计算,需要人工走访5个小时才能全部采集完毕。现在,芜湖市已经把27个市级单位、共10亿条政府网格化数据、部门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共享。通过统一的大数据资源平台,可以实现“数据反哺数据”,继而能够瞬间锁定需要采集的目标,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同时,各类数据“连片成网”,可以方便社区民警第一时间获取异常数据,他们及时锁定相关人群进行重点核查、精准防范,从源头上维护了治安安全。
从方便群众办事的角度来讲,数据互联共享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早期建设智慧芜湖时,我们也存在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等问题。”市政府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此,芜湖市坚持“不交数据、就交帽子”,不断深化数据共享,并率先成立了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依托这一平台,可以实现政务服务呼叫、协同运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以及创新实验等功能联动共享,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跑断腿的问题。
新闻推荐
弋江区启动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垃圾分类·弋起行”生态公益跑活动顺利举行
7月27日傍晚6点,弋江区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垃圾分类·弋起行”生态公益跑活动,在芜湖市十里江湾公园举行。弋...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