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的诉求就是我们的追求”

安徽日报 2019-07-10 07:00 大字

口述:陈育明

芜湖经开区税务局工作人员

整理:本报记者 夏海军

我叫陈育明,是芜湖市的一个“老税务”,从20岁到57岁,干了37年税收工作。从“打算盘”到“点鼠标”,从“查税”到“纳服”,我亲历了税务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

1982年,我考进芜湖市税务局,先后从事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工作。当时,国家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经济体制改革,税收体制也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史称“利改税”。而我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招考进了税务部门,一干就是一辈子。

在我看来,安徽税务从来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刚进税务局工作的时候,我对“税”没有什么概念,很多人都没有听过“税收”这个词,只知道这是从财税所分离出来的新单位。对于税务业务,我从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到现在如数家珍。回想那个时候,税制简单,主要是工商税和企业所得税,到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时工商税才一分为四。当时收税与现在不一样,都是税务人员上企业和个体户的门收税,而且大部分是开具完税证收现金,只有一部分财务制度完善的“三自纳税户”企业自行纳税。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必须掌握两项技能:打算盘和骑自行车。因为当时没有电脑,计算税款都是上门用算盘“精打细算”;而收税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不会骑自行车就几乎无法从事外勤工作。大约到八十年代末,征管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企业主动上税务局缴税。芜湖市第一个税务窗口门庭若市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都十分震撼。

如今,算盘换成了电脑,自行车与办税不再有直接关联。曾经的罕物——税务窗口,已经变成宽敞大气的办税服务厅。大厅里设备一应俱全,服务效率和质量日益提升。而网络申报的普及,更让纳税人在家点一点鼠标,就能完成原来几天才能走完的流程。我们“老税务”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比较过去和现在:过去税收管理重点在“管”和“查”,现在注重纳税服务;过去征纳关系主要是满足征管需求,现在纳税人生产经营需求的,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比如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原来必须经过税务机关审批,现在税务机关只进行事后备案管理;纳税信息储存从无到有,再到现在的全国联网数据共享……这些在20年前是无法想像的。

税务系统一直在变,而我们也在不停地适应新模式、新环境、新挑战。就拿芜湖来说,芜湖市税收收入由1982年的4亿元到现在远超400亿元,税收的结构也由烟厂占比70%到现在汽车、建材、香烟、商贸多头并举的合理模式,这一切变化都是源于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经济结构决定了税收结构,经济的迅猛发展注定了税收的快速增长,从税收方面管中窥豹,国家实力之强大、社会变化之深刻。

新闻推荐

智慧药房、移动结算“上线”可期

□记者陈旻看病排队时间长,检查麻烦害怕跑,住院等待急死人……市卫健委正在全面开展的卫生健康行业作风整治和改善群众就医...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