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科技创新全国首创,科研项目达12项 芜湖轨道交通建设科技含金量十足

芜湖日报 2019-06-19 01:18 大字

□ 记者 杨友艺 张永胜

独柱装配式钢结构高架车站、新型结构体系区间高架桥梁……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了解到,一系列国内首创的科技创新项目与施工工艺、工法正在不断被应用在轻轨项目建设中,成为提升项目品质,提升施工效率的重要支撑。

日前,记者在位于凤鸣湖路上的轨道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十几米高的轨道梁上进行预制梁之间的连接施工。轨道交通项目第四项目分部的总工程师汪怡科告诉记者:“和国内现有轨道体系使用各自独立的简支梁为主不同,我们轻轨架设在国内首次应用了连续钢构体系,也就是说预制梁架设完成后使用混凝土‘后浇带’再连成一体,每联都可以形成一个连续体系。”他介绍说,这种工艺与简支梁最大的不同在于:钢构体系平顺性更佳,行车舒适性也会大大提高,此前二号线梦溪路先导段的试车体验反馈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距离施工点不远处,轻轨1号线鞍山路车站雏形已现。记者看到,这个灰黑色的三层钢结构恰似一座矗立在马路中间的空中庭院。汪怡科告诉记者,鞍山路车站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剩下的就是装修装饰工作。与轨道上其他站台一样,车站运用国内首创的“独柱钢-混凝土组合”新型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不仅抗震性能优越,而且具有装配式结构的优点,同时尽可能减小车站体量。“再加上后期的装修设计,整个车站造型简洁、轻盈、通透,相较于钢筋混凝土车站能大大缓解视觉压力,对城市景观和道路交通影响较小。”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施工精度与品质,该项目分部相继申报了连续钢构PC轨道梁架设及精度控制,独柱钢结构车站施工质量控制等2个科研课题。在施工人员的努力下,技术难关一一被攻破。在此过程中,项目部申报了8项专利,其中包含2项发明专利,目前已有5项专利成功获批。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施工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目前该分部承建的9.7公里轨路段土建部分已经完成了近九成,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主体施工。

在轻轨建设项目中,这种用科技创新来提升施工效益和品质的案例随处可见。记者从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了解到,芜湖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计划科研项目12项,含土建类6项、运营及机电类6项。其中,仅新型结构体系的区间高架桥梁一项就拥有多个“国内首次”——国内首次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3×30米大跨度连续钢构PC轨道梁,国内首次采用桁架式疏散救援通道,国内首次采用主跨为80米的连续钢桁轨道梁,国内首次采用(40+65+40)米大跨度简支钢-混凝土结合连续轨道梁……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设计、施工、运营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与科技创新,提升轻轨项目的品质,让芜湖轻轨真正成为政府满意、百姓点赞的民心工程。他还补充道,凭借这些科研课题,芜湖轻轨项目还将申请一系列地标、省标,进一步放大产业效应。

新闻推荐

胡鸿鸣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唐乐燕)6月14日,由芜湖市音乐家协会主办、芜湖市音协小提琴学会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胡鸿鸣小提琴独奏音...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