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让每一个特殊孩子绽放光彩

芜湖日报 2019-06-12 01:36 大字

编者按6月是一个和“成长”及“未来”有关的月份,从儿童节到中考再到高考,承载着全社会对莘莘学子的期望。当我们关注普通教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特殊教育领域的每个学生和老师。如何更好地实施特殊教育,培养学生们的自信,让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有能力独立工作和生活,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本报今起开辟“在同一片蓝天下 播撒希望的种子”专题报道,聚焦芜湖特殊教育努力创造优良环境,让孩子在平等、关爱、愉悦中学习、掌握技能,在蓝天下健康成长。

□记者 赵丹丹 王俊 洪烨

实习生 胡蔓青

在镜湖区赤铸山东路园丁小区南侧,坐落着几幢不起眼的建筑,门外车水马龙,门内自成一方静谧的小天地,这是芜湖培智学校。“风信子”儿童康复中心是学校的学前康复部,接纳了56名“星宝”“唐宝宝”及其他智力障碍儿童。

“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这是风信子所代表的寓意。走进培智学校“风信子”儿童康复中心,你愈发能够感受到,生命的表现形式或许千差万别,但其间蕴含的力量却同样伟大。

为了呵护每一颗特别的蓓蕾,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出独属于他们的光彩,13名特教老师以外人难以想象的专业、耐心、爱心在坚守。对于56名孩子及家人来说,这里不仅是学校,更是家园,是依靠。

56株幼苗在这里拔节生长

6月的一个上午,6岁的淼淼正在“风信子”儿童康复中心二楼的蒙台梭利教室练习穿珠子,一只手上拿着线,一只手抓着一颗小小的珠子,努力地把线往小孔里塞。

这个漂亮男孩是一名自闭症儿童。记者和他打招呼时,他并不理睬。但当一旁的特教老师刘寒和他说话时,孩子给予了回应。费了一会功夫穿好一颗珠子时,淼淼开心地朝刘寒重复着两个字。由于声音含糊,记者并没有听懂,但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刘寒马上明白并做了翻译:“他在说‘好了’,是说珠子穿好了。”

在一楼的个训教室,“唐宝宝”卿卿在教师许莹的陪伴下写汉字。这个7岁的小姑娘字迹工整,田字格本子上,是刚刚写好的半页“环”字。看到记者进来,卿卿在老师引导下笑眯眯地打了招呼,并把小本子翻到前面,一页页展示自己写过的字:“星、丽、怕……”个训室外面,卿卿外婆高兴地告诉我们,卿卿在这里进步特别大,“刚来时走路都不行,现在跳舞唱歌样样行,还能写会认很多汉字。”

在“风信子”,一共有56个淼淼、卿卿这样的孩子。他们有的是唐氏儿,长着一张能够一眼辨别的“国际脸”;有的是孤独症儿童,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的是智力障碍儿童,智力、语言和运动发育迟缓……但相同的是,在这里,他们有最为专业的特教老师的指导和陪伴,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在拔节生长、不断进步。

13名女教师携手共筑温暖家园

袁玉翠,是特教路上的一名“老兵”,有着20多年一线从教经验。2012年,芜湖市在培智学校设立首个智障(自闭症)儿童学前康复部,她即从学校的义务教育部调至学前康复部任负责人。

在袁玉翠看来,做特教老师,光有爱心、耐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专业”和“性格开朗”两个关键词:“必须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才能带着孩子更好地康复。同时性格一定要开朗乐观,一方面感染带动孩子,一方面也便于自我开导排解,因为做特教老师,你自己的心理必须足够乐观强大。”(下转2版)

新闻推荐

高速出行总流量近30万辆 芜湖收费站为境内客流最大站点

本报讯今年端午假期,天气晴好,探亲、旅游、短途出行客流明显增多。据芜湖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统计,小长假里,芜湖市境内辖段高速...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