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漆器的现代传承

芜湖日报 2019-06-12 01:36 大字

说起老手艺,往往代表的是曾经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我们曾经熟悉的老手艺,正在悄悄地远去。但是,这些“老手艺”依然是很多人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难以割舍的旧时情怀。这些老手艺的背后,是一个个平凡的民间艺人在演绎他们的手艺故事。

在芜湖,还有这么一批手艺人,其中既有年轻的继承者,也有干了一辈子的老师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手艺人,那些珍贵而美好的技艺,才能在这个飞奔向前的时代里继续传承。

当很多人对漆器的印象还停留在各式家具上,32岁的刘光已经能用熟练的技艺制作出包含文房四宝、饰品、家居用品在内的各种漆器。刘光如今在安师大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任教,在他眼里,制作漆器不仅是一门精妙的技艺,更是代表着对传统的传承,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在刘光看来,漆器是生活化和艺术性并存的,它可以是笔架、烛台,也可以是装饰画和手镯,甚至可以是琵琶和古琴。对于漆器的历史,刘光十分了解,他能滔滔和你谈论明代漆工黄成所著的《髹饰录》,亦可和你谈论他所沿袭的徽州漆器制作工艺。刘光告诉记者,漆器的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其中不仅包括文房四宝、家居用品、茶道香道,也包含架上艺术,比如说漆画。和一般用品相比,漆器不仅具有防腐的作用,也同时具备装饰的功能。而漆器的制作工艺,细细说来,则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做“慢工出细活”。

大多漆器都有胎骨,胎骨的材质则包括陶、木、骨、瓷和麻布等。采访的时候,他随手拿起桌上一个精致的漆盒指着说,其胎骨就是麻布。随后,他向记者描述了一件漆器的制作流程:首先需要在胎骨外刷漆,这是为了保护和防腐,同时增强粘性,这也暗合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如胶似漆”。在刘光的眼里,漆是有脾气的,漆的厚薄颇有讲究,刷薄了难干,刷厚了起皮,刷漆之后若要风干,对温度、湿度和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刷漆是首道工序,之后则是更加繁杂的裱布和刮灰,裱布的布料不仅有麻布和复布,也分为细布、中布、粗布等,制作者可根据需要酌情选择。每裱一层布之后,就需要刮灰,一方面为了填缝,另一方面也为了让表面更加平滑。刮灰之后,还需要用砂纸打磨,打磨成素胎之后,最后仍然需要刷漆,一般来说,需要刷生漆五遍、黑漆四遍,最终做效果的时候,则需要研漆,比如说绿漆需要兑上绿松石、红漆则需要加入朱砂。漆器的制作流程不仅繁杂,而且漆器表层呈现什么样的图案、纹理,什么样的颜色,更需要精妙的技艺得以呈现。就像刘光所说,漆器的制作不仅离不开漆艺,也需要美术、设计、审美等一系列的能力基础作为积淀。

在刘光的工作室里,你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漆器成品。小到香炉,大到三把琵琶所组成的作品《琵琶·语》,每种漆器的表面都呈现不同的光泽、深浅、纹路和图案。“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完工,少则需要三个月,多则需要一年半之久。”刘光表示,做漆器需要足够的耐心,因为它的所有工序几乎都是纯手工完成,其中还需要留足时间风干。可以说,一件漆器里不仅蕴藏着作者的心血,也隐藏着岁月的流转。刘光回忆称,自己自2007年开始接触漆器和漆艺,最初喜欢漆器是因为折服于漆器的温润和含蓄,“我觉得漆器代表着东方人的文化品质和内涵,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

□记者 李婷维文/摄

新闻推荐

端午小长假 文旅双丰收 接待游客67万余人次 旅游总收入6.11亿元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芜湖市文旅局获悉,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芜湖市文化和旅游行业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文旅节庆活动,丰富文...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