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 小记者们探索气象“奥秘”

大江晚报 2019-03-27 14:48 大字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天气到底是怎么观测的?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的?天气有哪些形态,与我们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小记者工作室组织的首批50名小记者在气象日这一天走进芜湖市气象局, 参观了气象科普馆、气象影视制作中心和气象观测基地,主动探索气象“奥秘”。

风、雨、闪电是怎么回事?

23日早上9点,小记者们准时来到位于城东大阳垾公园附近的芜湖市气象局,两位气象讲解员早已等候在此。一批小朋友们先参观气象科普馆,在这里天上的风、雨、云、闪电等天气现象被形象化、卡通画,非常利于理解。

首先,讲解员为小记者们介绍了地球的保护伞——大气层。“哪位小记者知道大气的成分是什么?”讲解员姐姐抛出话题。“我知道,有氧气、氮气、氢气,还有好多其它气体。”小记者们抢着回答。讲解员告诉大家,地球上氮气占78%、氧气21%,其它气体占1%。而在很久很久以前,氧气没有这么多,氮气的比例要更高。“原来是这样啊,大气成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小记者们听了,连连点头。

说到风,科普馆墙壁上展示了1-12级风的形态,同时对各种飓风速度也有标注。“17级风到底什么样子?”有小记者问。“陆地上很少看到12级以上的大风,海洋上的风力会更大。”讲解员耐心地说。在对面墙壁上展示着雪、雾、霜、露水、冰雹等。“这些都是雨的兄弟姐妹,请大家找出雨的固体、气体形态。”话题一抛出,小记者们都纷纷找起来。

在闪电区域,讲解员还对着屏幕和小记者们来个知识问答,“打雷时能躲在大树下、自行车旁、照相机边吗?”小朋友们齐声回答“不能”,最后得出结论“打雷闪电时,尽量躲在低洼处,或进入高大建筑物自我保护”。

参观完科普馆后,小朋友们还体验了一把脚蹬自行车制造风的游戏,骑得越快,出风口的风越大;有的小朋友在馆内流连忘返,家长在旁边随时给予解答。

当一回小小气象主持人

每天电视都会播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小记者们随后来到了位于气象局六楼的气象影视制作中心。迎面而来的是两个大屏幕,屏幕下方是一排操作按钮。“电视台、公交车上每天播放的《天气预报》节目,都是由我们气象局制作好后交给对方对外发布的。”讲解员首先告诉大家。气象人员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得出当日或未来的天气情况后,会在这里将天气信息制作成节目向公众告知。

“老师,《天气预报》的预报员是怎么走进屏幕的?”针对很多小记者的疑惑,讲解员带领大家走进录制间。一面大大的蓝色背景墙前面有多台摄像头和灯光。“看,电视屏幕上有我了,好神奇啊!”几个小记者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讲解员特地邀请了三位小朋友走到蓝色背景墙下,当一回小小主持人。

“大家好,我叫林子涵,今年二年级,很高兴能来到芜湖市气象局,当一回小小天气主持人。”一位小朋友自我介绍道。画面中的他正好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俨然是一位节目主持人,引得其他小朋友非常羡慕。“我孙子对气象很感兴趣,有问不完的问题,今天来参观气象局非常开心。”在外等候的林子涵奶奶说。通过介绍,小朋友们知道了画面背景是怎么来的,主持人是如何走进屏幕的,也知道了空气污染指数是什么,怎样判断空气的优、良、合格与不合格。

小小观测场藏天地“乾坤”

最后一站,大家来到了气象观测科普基地。这里有观测地面温度、空气温度、测量雨和风等各种天气现象的观测仪器。

一到这里,大家都散开了,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土里怎么有三个粗长的温度计?有小记者问道。一旁工作人员解释说是测量地面的温度,之所以用三个温度计,是为了确保更准确。离开地面约1米高有两个白色的箱子,引起了小记者们的好奇。其中一个箱子打开着,小记者们一个接一个凑进去观看。“这个叫百叶箱,是用来防止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箱子,外侧百叶条向内倾斜,内层百叶条向外倾斜。”工作人员解释说。

在观测场,大家还看到了风廓线雷达,知道了降雨量是在这样的容器中测量出来的,知道了风向风速是如何测出来的。“参观这样的活动,开阔孩子的眼界,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真的很有意义。”一位家长说。

记者 李贾 文 赵亚玲 实习生 汪然 摄

新闻推荐

芜湖最有特色的一段防洪墙 有望下月底“惊艳”呈现

工人们正在装防护栏本报讯记者26日从芜湖市河道管理局获悉,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中的青弋江城区段北岸(中江桥至袁泽桥东...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