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传喜讯 沈巷兄弟俩双双荣立三等功

芜湖日报 2019-03-08 01:18 大字

□记者 赵丹丹 张学桥

在持续阴雨后的明媚阳光中,家住沈巷镇丰圩行政村的项武龙、郑梅夫妻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春日礼物:两个儿子在部队的三等功喜报。

“项韬、项波兄弟俩在部队双双荣立三等功,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我们鸠江区的光荣。感谢你们为党、为部队培养了两个好儿子!”3月6日一大早,鸠江区政府相关领导从市区驱车赶到丰圩村,把立功喜报送到了项武龙、郑梅夫妻俩的手上。村里的邻居听到消息后,纷纷赶来祝贺,农家小院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兄弟俩非常优秀,高中毕业后都考了军校,现在在部队都是连指导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哥哥项韬2008年考上军校,目前在江苏某部队;弟弟项波2009年考上军校,目前在湖北某部队,“哥哥项韬2014年已经荣获了一次三等功,这是第二次立功。”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培养出两位优秀军官,项武龙、郑梅夫妻俩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秘诀”?面对记者的问题,憨厚的项武龙谦虚着连连摆手,健谈一些的郑梅说,自己和丈夫都没有什么文化,早些年一直在兰州打工、做小生意,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我们都不会教育孩子,感觉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无论在外面的条件多么艰苦,夫妻俩始终坚持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

每一个孩子身上,总是折射着家庭给予他潜移默化的教育。记者前往采访时看到,项武龙家的几间屋子收拾得纤尘不染,一应家具、用品排列整齐,展现着主人的勤劳能干。郑梅还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几乎从不责怪过孩子什么,“哪怕是成绩下降,我们也不会上去就骂孩子。会让他自己讲原因,哪里有问题我们从哪里补上。”

随着夫妻俩打开话匣子,记者发现,项韬、项波兄弟俩真的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两个孩子都很自律,生活自理能力也非常强。”郑梅说,由于自己和丈夫工作忙,项韬、项波兄弟俩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自理,“哥哥比弟弟大两岁,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自己做饭给弟弟吃,连高考那两天都是自己做。两个人平时起床上学、做作业也从来没让我们操过心,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自律之外,兄弟俩还十分节俭,从不和别人攀比吃穿用度。项武龙回忆说,两个孩子小学6年从没买过一次铅笔,除了学校奖励给优秀学生的铅笔外,两人还会捡同学扔掉的半截铅笔回来用,“从小学到高三毕业的12年间,项韬总共用了2个书包,项波也只用了3个。”

对于此次兄弟俩双双荣立三等功,项武龙、郑梅非常自豪,但没有特别惊讶,“他们能吃苦,讲奉献,从小到大无论在哪里都非常优秀。”说话间,夫妻俩把两个孩子的各类证书、奖章摆了整整一张大桌子,“当初送他们上军校,就是想让两个小伙子能够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希望他们能珍惜这次的荣誉,将来再接再厉取得更好成绩,作出更多贡献。”

新闻推荐

巾帼不让须眉

□记者赵丹丹如果不是身上帅气的制服,你一定很难把眼前这个漂亮姑娘和执行局女法官联系起来,毕竟执行一线的女法官少之又少...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