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麻将桌 拿起小铅笔 一群“妈妈”坐进教室学拼音学写字

大江晚报 2019-02-27 01:00 大字

手捧小学一年级课本,一片朗朗读书声,桌子上是刚削好的铅笔,旁边还有一本本田字格练习簿……看到如此场景,是不是以为一年级孩子上起了语文课。是的,这的确是一堂特殊的语文课,不过授课对象却是一群年过50甚至头发花白有了孙子孙女的大妈们。夕阳无限好,黄昏又何妨?上周,芜湖市中小学迎来开学,在位于澛港街道的龙华社区,这个纯公益的“妈妈国学班”也在2月24日周末下午迎来了新学期,近30位“妈妈”们一起学拼音、学写字,学习文化知识(如图)。

龙华社区是一个由村改居的社区,辖区很多居民原都是农民,特别是一些操劳大半辈子的家庭妇女,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没上过学。农民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这些家庭妇女们也想学习文化知识、融入现代社会。64岁的陶爱云就是其中一位。她没上过学,只认识一些常见字,连名字都写不好。当了大半辈子农民、拆迁搬到澛港西区后,陶爱云主要在家带孙子、闲暇时间打打麻将。可因为识字不多,在繁华的市区她经常坐错公交车,不认识水费电费单,连新买的电饭煲也不太会用。“现在,就想多认些字,学点文化知识,要不然会和晚辈、社会越来越脱节。”这是社区走访时,陶爱云说出的心愿。如何满足和陶爱云一样妇女居民们的心愿?经过讨论,龙华社区去年10月开设了“国学妈妈班”,专门利用周日下午的时间免费教“妈妈”们学认字、学写字。

开设已有4个多月的“国学妈妈班”已陆续吸引了50多位“妈妈”们前来上课。2月24日下午,新学期的“国学妈妈”班开课。虽然当日难得雨后放晴,仍然有30多位妈妈放弃洗洗晒晒、外出踏青的时间,如约赶来上课。记者在现场看到,“妈妈”们从50岁到70岁不等,有的两鬓斑白,有的已经戴上老花镜,有的特意带着小孙子一起来学。在党员志愿者的授课指导下,大家拿出社区准备好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认真学起了《上学歌》并认识、学写课文的常见字。

下课时间到了,64岁的陶爱云赶紧又复读了下新学的内容,生怕学了就忘。57岁的唐成霞则削好铅笔,开始抄写新学的汉字。“我上了好几节课了,还真认了不少字、会写不少字,以后也可以教我外孙女了。”唐成霞告诉记者,她没上过学,吃过不少没文化的苦,一辈子只能干农活、做家政。之前总觉得一把年纪学写字有些不好意思,后来在儿子女儿支持下鼓起勇气加入,没想到越学越“上瘾”。就在新学期开课的前几天,白天她忙碌带好1岁多的外孙女,晚上则熬夜“挑灯夜战”写拼音写汉字。记者注意到,一本本拼音本、田字格本上都是她一笔一划的成果。还有57岁的杨义庆特意从长江长小区慕名而来。“孙子大了,我时间也多了。”杨义庆认为,和耗费时间打麻将相比,多学点文化知识总不坏,目前她已能工整写出自己的名字,也算是完成了大半辈子的心愿。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国学妈妈班”正印证了这句俗语。据龙华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学妈妈班”还会继续走下去,在学认字、学写字的基础上,后期还会加入传统国学、文化礼仪内容,让“妈妈”们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融入城市发展,也愿“妈妈”们都能坚持不放弃,老有所学、老有所长、老有所乐。记者 芮娟 文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红六班”真棒!

下午,我兴致勃勃地来参加芜湖小记者组织的小记者亲子运动会,今天可是我们北塘小学专场哦。瞧!小运动员们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