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铜都晨刊 2019-01-08 12:45 大字

■本报记者 陈燕飞

站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民”崔增田憧憬地遥望远方,几年后,他所建设的休闲农庄将樱花缤纷、瓜果累累。草坪上孩子放着风筝,芦苇湿地里野鸭成群……

从手捧“铁饭碗”到下海经商,再到尝试成为新型农民,为了那份情怀,为了让中国的乡村可以媲美欧洲发达国家的乡村,在乡村这片蓝海里,崔增田步履不停。

剪不断的家乡情

1971年,崔增田出生在西湖镇新圩村。求学路上,他目睹着我国农业在改革开放后艰难的起步发展阶段,感叹当代农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冲天干劲,同时又在心痛他们的工作何其辛苦,可收入却何其少。

1994年,崔增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芜湖市外经贸委工作。作为一个有想法的青年,2000年8月,他毅然辞去了这份安逸的“铁饭碗”工作,只身前往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深圳。2007年,他创办深圳市雨思科技有限公司。随着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大,2015年,他同深圳市朗昇工贸有限公司合作,成为深圳市比亚迪股份公司最大的润滑油供应商。

在深圳打拼的十几年里,崔增田几乎跑遍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商业活动间隙,我会租一辆车,抽出时间去考察当地的农村和农业情况。”对比自己的家乡,崔增田深切地感觉到二者的差距过于悬殊,这不仅表现在农民的收入,更表现在农村的景观、风貌上,“在我看来,导致两者巨大差距的最重要原因是土地的属性和管理体制。”

崔增田被欧美美丽的乡村和村民们的美好生活深深地迷住了,他也想让家乡的乡亲们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随着国家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实施,他看到了在家乡发展农业的机会,更激起了他想改变家乡农村面貌的冲动。

返乡二次“下海”

崔增田第一次“下海”,实现了从经济拮据到基本实现财务自由。2017年,崔增田又决定第二次“下海”。他毅然决然地转让了深圳公司部分股权,举家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二次创业,投身农业农村,成立了铜陵市万丰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妻子说,他抱着下蛋的母鸡不要,非要买个鸡蛋回家孵。

“的确,搞农业投入大,收益少,回报慢,但为了情怀嘛。”崔增田骨子里对农村怀着深深的情感。

“来,我带你转一转。”崔增田兴奋地带着记者走在这片900亩的广袤田野里,现代庄园的雏形已现。“这片是休闲区,明年这里将种上大片草坪,旁边是一片樱花林;这片是湿地区,芦苇荡保留着;这片是瓜果采摘区……”崔增田一路指点比划着,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

但是在一年前,这里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野草齐腰深。崔增田投下巨资,仅仅用半年时间就将整个项目区的道路基础完成了,将所有的塘埂修缮了。现在,已经完成了30亩瓜果采摘园、40亩最新品种果树采摘园、50亩竞技钓鱼场、200亩新优品种莲藕和小龙虾套养、250亩景观树苗圃等项目建设。

希望中国农村可媲美发达国家

在崔增田看来,传统农业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有更多对农村、农业、农民有感情,对社会责任有担当的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崔增田希望将园区打造成铜陵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农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餐饮服务业、农村电商等产业链网。未来将可吸纳200多名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产业链将可带动周边1000多农民增收。力争将园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新的园区,为实现农业发展、农业增收、农村繁荣趟出一条路来。

将家乡农村建成可以媲美欧美发达国家农村,让家乡农民的幸福指数一年一个台阶攀升,真正切切地让“农民”成为一个被人羡慕的职业。这是崔增田的乡村情怀,“我的余生就托付在这里了。”

新闻推荐

芜湖公安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潘晔)近日,市公安局出台《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