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胜景续新篇
清晨,我骑着自行车上班,出小区门一拐便是昔日的利民路大转盘,它曾经是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往来车流在这里分流缓解压力,圆形花坛花团锦簇,多么和谐养眼的一道风景……可惜,这仅是它曾经的初心。这个城市远比规划的前景走得更快。不过几年时间,它已不能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的生活的需求。上下班高峰时间,小汽车、货车、电动车搅成一锅粥,经过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花坛盛放的是三色堇还是矮牵牛。
如今,利民路大转盘应该快被芜湖人在记忆里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半封闭工地,抬头看工人们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水泥浇筑的长龙缓缓延伸,芜湖的轻轨已然初具雏形。托它的福,我每天得提前5分钟出发,沿着长长的蓝色隔离带绕道至奥林匹克公园,可以一路欣赏那里的风景。
自行车拐进奥林匹克公园,我看见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已经结束了最后一支舞曲,三三两两、说着笑着从我身旁经过;一群刚打完篮球出了一身热汗的嘻哈少年;喷泉小广场上有放风筝的老人和学步的孩子;体育场宽大的露台成为交谊舞爱好者的露天舞场,舒缓的流行乐传来,衣袂飘飘,舞姿醉人……其实,这里的夜晚更美,华灯初上时,钢架上的彩灯将主体育场的卵形线条勾勒出来,倒影在水景中,人、自然和科技三者奇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从奥林匹克公园的侧门出来拐进马仁山东路,经过南关小学,通过高架桥就是南瑞湖了。说起南瑞,不得不说起旧时芜湖城的格局。芜湖市区的青弋江自卜家店至宝塔根,河道长约9公里,将芜湖市南北分割开来。虽说河床宽度不过百余米,但到底是一条春涨水暖、四季不冻的长江支流。
江水的阻隔造成了老芜湖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老芜湖人将青弋江南岸称为“河南”,相对于“河北”的中心城区而言,曾经的“河南”是荒僻郊区的代名词。直到1953年有了中山桥,1984年有了中江桥,1992年有元泽桥……“河南”才逐渐繁华。
我曾经住在镜湖区的教场东村一带,那时去“河南”经常要过一条铁桥,铁桥中间行火车,两侧走行人,巨大的石板晃晃悠悠,如果赶上火车开过来,巨大的震颤轰鸣声让人腿肚子打颤。2014年,新的沧津桥与宁安高铁并行跨越青弋江。可我却早已搬家,极少到“河北”那边去了。
南瑞湖周边是大营盘、小营盘、马饮、元亩塘……相传“大营”在三国时期是东吴名将周瑜驻军的一座主营房,这里曾有周瑜屯兵、小乔浣纱……
2001年,城南旧城改造,原来的大营村变身全省最大的安置小区“南瑞新城”。物转星移,千亩菜地成了一幢幢商品住宅楼,也正是由此开始,“河南”屏障日渐消弭,城南人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城南开始积聚人气。
早晨的南瑞湖到处是晨练买菜的人,我工作的瑞华苑社区办公大厅紧挨着元亩塘,塘中有荷花、芦苇,塘对岸还保留着原始生态,荒草丛生、绿树成阴。春天,可以清晰地看到大营曾经的失地农民开荒种的大片大片油菜花田。夏天,鹭鸟在天然的湿地栖息繁育,它们自在地飞翔,在荷叶间嬉戏捕鱼。三年前,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搬迁,人们发现每逢雨后初晴时,元亩塘会笼上一层如梦似幻的薄纱,恰似人间仙境。去年冬天,我所住的居民区有人拍到一只在水边觅食的梅花鹿。
去年,元亩塘东侧的楼盘开工建设,惊起一滩鸥鹭。今年北侧又有两幢住宅慢慢拱起。上个月,元亩塘湿地公园已经开始了初期的清场工作。根据芜湖的城市规划,元亩塘这片极为稀缺的原生湖塘将被打造成芜湖城南最大的集赏游、健身、栖居于一体的城市级湿地公园。
城市的住宅用地会沿着弋江路继续向南推进,其实在我看来,打通城南最后一块壁垒只需要一座桥或是一条路而已。我工作的瑞华苑社区东门的断头路荒置多年,这些年来仅能遥看元亩塘对岸的风景。我猜想,这块现在依旧质朴的古池塘未来会焕发出怎样的光华呢?工作之余,我常常到元亩塘周边走走拍拍,留下很多影像,没想到我竟在无意中记录下了它的变迁。若干年后再看这些影像,应该会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吧!
□卞小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15日,长江经济带法律服务高峰论坛在芜湖举行,来自上海、南京、合肥、深圳及芜湖本地的律师、专家学者,纵论长江经...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