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长江水 默默建桥人
浩浩江水奔流而下,宽阔江面建设正酣。冬日的清晨,室外温度很低,站在江边吹着江风的滋味大家都知道并不好受,那如果是在江面110米之上的塔顶上长时间高空迎风施工,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备受大家关注的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是集客运专线、市域轨道交通、城市主干道路于一体的公铁合建桥梁,预计2020年通车。滚滚江水,一江之隔,目前南北桥梁都在加紧建设。12月12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江北的二坝镇工地时,现场施工正酣。戴上安全帽、穿上救生衣,走过长长的栈桥,于上个月底封顶的北主塔(2号墩)便映入眼帘。
北主塔总高155米,塔顶距离江面大约110米,共分为四层,有两台升降梯可以进入各层。不过要想到达塔顶还需要再爬四五层楼高的工地梯阶。爬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高空风大、旁边就是滚滚江水,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恐高。高空“路面”并不宽敞平整,而是由一块块钢板和钢筋搭建而成,一些“路面”还有缺损,走动起来不仅要胆大更要心细。记者一行小心翼翼攀爬,每上一段梯阶都有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在有限的空间内小心忙碌,可能由于赶工期太过专心,大家并没注意到附近费力攀爬的几位“不速之客”。
长约2米、宽约25厘米,一头搭在钢筋上,一头搭在斜木板上……通往塔顶的路上,50多岁的胡爱民正站在这样的“独木桥”上拆除模板。记者喊了好几声,他终于听见,不好意思地拽下有些发黑的厚手套。“就这样站着施工,不怕吗?”记者问。胡爱民指了指身上的吊绳和脚手架上的防护网大声回答:“不怕,有安全措施呢,再说比这还危险的我都干过。”原来,在今年7月来芜湖建设商合杭大桥前,他曾在北京光秃秃的桥墩塔施工,四周几乎悬空。胡爱民是河南人,家中有4个孩子,在他看来,危险倒没什么,只要能多赚些钱养家就行。钱也并不是那么好挣的,冬季江面风大,记者冻得瑟瑟发抖,可忙起来的他身上发汗,手脚却冰凉一片。夏季高温时,阳光直射,炙热难耐,一天下来不知道身上要湿湿干干多少回。有时夜间施工,那可一点不能分神,头上、脚下都要多注意。
很多施工不仅费力,还要心细。来自四川、已过不惑之年的喻飞是今年8月来芜湖的,施工时,他需要脚踩一根根钢筋攀爬到塔内狭窄的空间,挂设斜拉索。记者注意到,钢筋梯完全90度直立,高约50米,一般人根本无法攀爬起来,可喻飞一般一天要爬四五趟,每趟10分钟,早已成为习惯。更考验的是,长约325米的斜拉索外部是PVC材料,可索道口是金属材质,每根斜拉索不被破坏穿过索道口,都需要喻飞和同事们在塔内一再谨慎和共同协作。记者从中铁大桥(郑州)缆索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斜拉索已安装近半,一根斜拉索是由547根7毫米的钢丝组成,其规格达到国内最大,可以承受1600吨的拉力。
高塔之上的一线建设者还有很多。据中铁大桥局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大桥早日落成,自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建设以来,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无论下雨下雪,总有一线建设者的身影,很多人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年。工地上有食堂有宿舍,可赶工期的时候,盒饭都是直接被送到施工现场,大家迅速吃完就抓紧干活。记者采访到中午时,恰巧盒饭送来,十几位工人赶紧窝进装有空调的集装箱内分发,后来的几位工人干脆直接趴在室外的操作台吃了起来。一间集装箱工棚,一盒盒冒着热气的白米饭和菜,大家吹着暖气、席地而坐、手捧而吃,那场面有些心酸、有些不易、有些感动。
记者芮娟 文 许诚 摄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因他们而精彩
顶着严寒站在距离江面110米的塔顶作业
在狭小空间内攀爬
“背靠”长江工作
忙起来哪里都是“饭桌”
闲暇之余看看自己孙子的视频就很开心
新闻推荐
作为全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芜湖传媒集团成立于2018年9月29日,由原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和原芜湖市广播电视台整建...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