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在这里落下翅膀

芜湖日报 2018-10-15 01:00 大字

去玫瑰谷的路上,同行的她笑言:“我曾陪他在外地工作三十年,现在,他陪我在芜湖生活三十年。”这话,太契合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珩琅山玫瑰谷,本就因爱而生啊,若是知晓玫瑰谷芳名的寓意,是来自周瑜和小乔的爱情,这山水之间的情意,又多了几分源远流长。

看取山谷红玫瑰

都说十月小阳春,用这句话来比喻江南的秋景,再贴切不过。来到珩琅山玫瑰谷,举目望去,哪儿有半点萧瑟的影子?满眼都是叶的葳蕤、花的芬芳。

走在田埂抑或是土路上,人们的脚步都轻快起来,仿佛妥妥地接上了地气,喧嚣的快节奏生活瞬间就被抛在了脑后。伫立,遥看花谷,就如手握一个魔幻球,伴随着古风民谣,里面的风景是田野仙境。

一切都是这样广阔,这样明亮,这样清新——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四野的花海,远处的青山。一行人顺着水渠迤逦前行,一会儿就如星星一般散落在花海之中了。其实,我们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的,我们可以细细地看一朵花,看它嫣红的颜色,看它玲珑的花瓣,看它摇曳的风姿,要知道,花开一季,草木一秋,每一朵花都开得不容易,何况这一大片花海呢。而如赶集般的我们,只知道匆匆而过,来不及回味“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的意境,如现实中的人生,在繁杂中焦虑,在忙碌中粗糙,无暇珍惜一箪食一瓢饮的安好,更遑论在意一花一草的枯荣了。

穿越玫瑰谷,目接之处,有桥四座,先是两弯石桥,架于清渠之上,渠两岸的花海,顿时就多了一番人与自然互动的意趣;花海的尽头,是一座青竹桥,悠悠地,颇具古意,竹桥那边,草木深深,山林陡现,又是一番深幽景色;而最让人忘却矜持的当是连接山谷之间的吊桥了,山野里的五彩缤纷的格桑花,仿佛也随着过桥人们的欢笑声摇曳,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乐哉快哉!

再看看同行的众人,有的看山景,有的听鸟鸣,有的逗萌宠,皆怡然自得,而那对相许再陪伴三十年的伉俪,不时在花海树林间拍摄,定格美好的瞬间,同游玫瑰谷,是他们情意的蔓延,也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如花芬芳,如花美好。

半壁秀色在珩琅

珩琅山在红杨镇,红杨有西河古镇,悠悠的青弋江水,古风依然的老宅,是多少人安放乡愁的地方。这些年,行走西河不少回,路,一次比一次宽;景,一次比一次多,不由为红杨欣喜,也对红杨人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而感佩。

而今,与西河古镇遥望的,不仅有珩琅山塔影,还有玫瑰谷的芬芳,有和平森林公园的鹭鸟齐飞……红杨镇的全域旅游,犹如辉映了珩琅山的玉气和灵气,开始灼灼其华,粲然夺目。

此行的下一站,是梅溪塘村,我在心里记住了这个名字,梅溪塘,果然是一个清幽宜人的村落。浓密的树丛之中,几栋徽派小楼正在建筑之中,已经具有雏形的村落布局,可以预想到建成后的悠然。同行的木匠作家懂行,据他观察,徽派民宿的雕梁画栋,都是精制榫头连接的,果如是,这样充满工匠精神的民宿值得期待。

正如皖南大地上的许多古村落一样,梅溪塘村也是个有故事的村庄,而与别的村落不一样,有这样一些有心人,他们拂开时间的尘埃,让沉寂在岁月里的人文,再展风情。

梅溪塘村,是传说中的龙脉之地,这传说与朱元璋有关,倒也有迹可循,朱元璋曾在芜湖写过这样一首诗,其中有“荡荡长江俱左右,明明日月照东吴。梅花才报春消息,瑞气纷纷到处敷”之句,他在鸠兹大地上行走,因而在当地留下了与他有关的故事。传说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同游珩琅山,行至山顶,君臣俯首一看,山下雾气弥漫,有龙现身,刘伯温掐指算道:“此乃龙脉圣地,不断龙脉,必有后患。非得造塔镇之”。珩琅塔的来由是否如此,已不可考,但梅溪塘村长寿之乡的美誉是名不虚传的,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耄耋老人,种田打牌,自得其乐,若要知道此间老人长寿的秘诀,仰望不远处青翠的珩琅山,呼吸这里清新如水的空气,你就会有了答案。

看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在梅溪塘村这一片山水之间,听鸟鸣,品香茗,食新蔬,读闲书,是现代人向往的慢生活。而这景象,如今已经指日可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自然生态的回归之后,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教育研学和产品研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依托珩琅山玫瑰谷,研学基地已经挂牌;规划京师木屋,生态民宿已经初现端倪……耳濡目染间,我们被这些创业者的目标和规划所鼓舞,珩琅山下,他们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历史传统文化在山水建筑间回归,农耕民俗文化在旅游研学中传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成为旅游者的诗和远方,这样的愿景,是他们的目标,不也是我们的希望吗?

王毅萍

新闻推荐

爱上这座城 共享新机遇 访一原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国村

□本报记者陈旻回想起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到芜湖的景象,一原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国村不住感叹:“变化太大了!”从彼时...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