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的文学创作观

芜湖日报 2018-10-13 01:00 大字

王莹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走红的电影明星,影名大大超过文名,但随着岁月的更迭,文字,显现了更长的生命力。

2012年,王莹的短篇小说、抒情小品、电影文学和报告文学精选集《衣羽》,由海豚出版社出版了。

为此,我们要感谢主编之一陈子善先生。正如陈子善先生所说:“世人或可借此重新认识这位差不多要被遗忘的女作家。”从此,有更多的人可以从《衣羽》中读懂王莹,这个从芜湖长街走出去的女儿。

在陈子善先生的出版说明里,我们再次看到了当时的文坛前辈对王莹文字的评价。依稀仿佛,时光可以倒流到那个黑白默片的时代。

夏衍说王莹:“好学深思,文思敏捷。很有时代特色。”而施蛰存说王莹:“文学趣味极高。文笔明朗、洁净。还是青年时代写抒情小品的那支笔。”

若要拿她和同时代的张爱玲、萧红相比,或许,王莹的文笔力道要纤弱一些,但难能可贵的是,她在生活的重压下,她笔下对世事对世人的描摹,犹然保持了一颗善良平和的心。

在银幕上大放光彩的同时,王莹的写作才华也逐渐显现。当时的《明星》、《申报·自由谈》上经常刊登她的文章,如今,我们可以在《衣羽》中读到王莹那些年的文字。这些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岁月里的散文,映射的是王莹来不及写下的《宝姑》续篇。

《衣羽》这本书很薄,读《春雨》《剪秋罗》这些抒情小品,仿佛可以感受到王莹那淡淡的忧愁心绪,但却哀而不伤,文辞的清新,感情的纯真,像一枝被雨淋湿的芙蓉花。

而要感受人世间的温暖,可以读读她的《旧居》,听她讲述与脾气古怪的白俄女房东的友情,夜晚,王莹坐在台阶上,听女房东弹《月光曲》,脚下围绕着一只小花猫,在王莹眼里,小花猫也是她要好的朋友,文字里的孤独和良善,让人怜惜和温暖。

还有那篇《可纪念的赠物》,描写的是一只友人相赠的八哥,这可慰藉孤寂的赠物,寄托的是王莹对友情的珍惜和渴望。

在《南通归途》《西安的女儿们》等散文中,可以看到王莹观察事物的细腻,也可以体会到她那颗悲悯世人的爱心,对社会的关注,对百姓的同情。

《我的创作经验》,是王莹对文学的独白,“我怎样才能写得更好一些呢?”这是勤思好学的王莹对写作的自省,正如她自己所写,“只是为了对于文艺有着深的爱好和热忱”,她反省自己,写作的时候故意地逃避着现实,这样,写作的范围是太偏狭了。这样的写作经验,对于当代写作的女子来说,依旧有警醒的作用。

王莹的作品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和她笔下记录的现实生活有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作品能获奖固然值得高兴,但即使没有获奖,只要作品本身具有价值,同样值得坚持和努力。

主持人简介:王毅萍,芜湖广电文旅栏目制片人,芜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新闻推荐

“幸福城市”需充满“人文情怀”

文明创建不是一时的应景工程、应急工程,单纯靠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比如路边摊问题,为什么容易出现“回潮”现象?关键是老...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