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要吃饱, 还是蒸饭豆脑好
蒸饭包油条
豆脑飘香
包着白糖芝麻的蒸饭
好几年前,在大砻坊老城区的马路边,每天清晨,都会有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在路边支起一个小摊儿,所卖的东西极其简单——陈旧的木桶里,白亮亮的糯米饭热气腾腾,来了一位食客,阿姨便舀上一勺糯米饭,摊在手中的白色纱布上,塞进一根油条,随后两手握住,像拧毛巾似得把饭团攥紧,一下子功夫,一个香喷喷的“蒸饭包油条”就做好了。
就是这样朴素的小吃,却是很多芜湖人的回忆,甚至有网友称“这是我12年的读书早餐,蒸饭包油条,天天吃,年年吃都不腻”。可时过境迁,如今在街头巷尾,想要寻到这味小吃,可没那么容易了,曾经砻坊路边的那个小摊儿,也随着老城区的变迁而失了踪影。然而,“走街串巷”的我们,却偶然间在美食胜地“东郊路”寻到了它。
这家早点铺儿,位于东郊路口,不论周边的早餐店如何更新换代、花样翻新,店主刘姐却是“以不变应万变”。从父辈手中接过传统手艺,开店的30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做芜湖的传统早点,蒸饭包油条、渣肉蒸饭、糯米烧卖、豆浆、豆脑……刘姐说,这些都是江城小吃界的“名角儿”,芜湖人早餐就好这一口,就像合肥人钟情于“胡辣汤”一样,一方水土孕育着一方味道。
东郊路的早晨,热热闹闹,有着浓浓的市井气息。到了七八点钟的人流高峰,刘姐和店员们便忙得团团转,吃堂食的、打包带走的,一个接着一个。篾笼子里的渣肉蒸饭,冒着米粉肉的浓郁香气,很多食客来了,都会点上一份,再配一碗豆脑或豆浆。“芜湖人爱吃咸豆脑,豆浆喝甜的多”,店员介绍。为了保证原汁原味,豆脑豆浆都是自己亲手制作。他们每天凌晨3点多,就要起床开始磨豆子,打豆浆,做豆脑,这香醇浓郁的豆香背后,是一份对老手艺、老味道的坚守。白嫩嫩的豆脑,用轻巧的铝瓢舀出,盛在碗中,撒上葱花、虾皮、水辣椒、酱油、萝卜、麻油,令人眼见便食欲大开。
形形色色的食客中,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摊前,他指了指装着糯米饭的木桶,说:“包一个蒸饭,甜的,不要油条”。只见刘姐掀开木桶的半边盖子,用竹制的饭叉舀起一裹白糯米饭,像文章开头的情景一样,撒了些白糖芝麻,麻利地拧成了一个饭团。蒸饭包油条,有甜也有咸,咸的则是撒一些咸菜,油条可以包一根,或是半根。老人说,他只要早上出门,就会来买一个包蒸饭,白净的糯米不仅看着干净卫生,更有一份老芜湖人对老味道的“执念”。“在以前,除了白米蒸饭,还有乌米蒸饭,”刘姐说,乌米饭是用乌叶捣汁蒸制的,可现在乌叶子见得少了,便只好不做了。
做早点是辛苦活儿,每天清晨五点半出摊,大家两三点就得起床,烧水、蒸渣肉、蒸糯米、磨豆子,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时间一久,刘姐他们不用闹钟就能自然醒,下午补觉,晚上早睡,日复一日,过着与常人不太一致的生活。可在刘姐看来,早起现做现卖,就是图个“新鲜”,比如糯米每日大约蒸上四五十斤,当天做当天卖完,不会剩,这样东西的味道才好,才经得住食客的考验。
陈旧的篾笼子,磨短了的饭叉,透着木头香的饭桶……就像店里的这些老物件,芜湖人餐桌上这朴实无华的早点,在刘姐们的坚守下,被时间打磨得愈发有味道。
记者 康丽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12日下午,芜湖汽车行业首家“消费维权服务站”在芜湖市汽车经销商商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芜湖市“消费维权服务...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