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将9月定为“开学月”? “开学”绝对是9月份绕不开的“关键词”。那么,芜湖古时,学生们是如何开学的?为什么我们会将9月,定为一个学年的开始?通过芜湖市档案

大江晚报 2018-09-01 01:03 大字

古代开学那些事

早在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芜湖就有了县学,位于古城儒林街(原市十二中学校园内)。但古时入学,还是以私塾为主。

据《民国时期芜湖的私塾》中统计,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芜湖城乡共有私塾500所,其中城区约200所、乡区约300所,塾师500余人。私塾每一年为一馆,过了农历正月十五开学,至腊月中旬放假。其间,只是每逢传统节日、或者农忙时,私塾、书院才会放假。中国古代,学生不仅有开学典礼,而且整个仪式十分正式,“入学礼”也被视作“人生四大礼”之一。根据《礼记》和《弟子规》的记载,“开学仪式”一般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等。

其中,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所以入学时,先由先生依次帮新生整理好衣冠,再入学堂。入学堂后,新生们要举行拜师礼。学生先要双膝跪地,九叩孔子神位,再三叩先生。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包括朱砂点痣、描红开笔等。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寓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接着老师带着学生写下人生的第一个字,一般都是“人”、“一”等简单字,即为描红开笔。

可见,古人开学更加注重“形式感”,中国人尊师重教的思想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入人心。

为何9月为“开学月”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开端,源于清朝末年的一系列改革。当时,随着越来越多新式学堂的建立,清政府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并逐步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学长及假期等。

民国十八年(1929年),民国政府颁布了新定的《学校学年学期及休假日期规程》,采用二学期制:“学校以每年八月一日为学年之始,翌年七月三十一日为学年之终。一学年分为二学期,以八月一日至一月三十一日为第一学期,以二月一日至七月三十一日为第二学期。”民国二十年六月,教育部又颁布了《修正学校学年学期及休假日规程》,学期设置未变,但对寒暑假却统一了日期,规定:“暑假,专科以上学校以七十日为限(起六月二十三日讫八月二十四日);中等学校以五十六日为限(起六月三十日讫八月二十四日);小学以五十日为限(起七月五日讫八月二十一日)。因此,各所学校一般都选择在八月底或九月初开学,具体时间一般以星期一为准。

芜湖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芜湖中学大事记》中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年),芜湖中学的开学时间为9月1日,这一天刚好为星期一。民国二十年(1931年)第一学期开学时间提前至8月24日(星期一)。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规定开学时间为9月1日,但正式上课时间为9月5日(星期一)。

此外,据芜湖市档案馆馆藏1947年6月《安徽省中等学校学年度校历》中记载:八月三十一日(星期二)为“暑假终了”,九月一日(星期三)“各校第一学期开学,并开始办理学生注册手续”,九月三日(星期五)“各校学生注册手续办理完竣”,九月六日(星期一)“各校第一学期开始上课”。

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沿用民国时期的校历制度。据芜湖市档案馆馆藏1956年《安徽省教育厅颁发小学校历的通知》中记载:学校一学年分两学期,其中8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第一学期,2月1日至7月31日为第二学期。9月1日开学,9月5日上课。其中9月1日至9月4日的四天时间,由学校组织各科教师学习教学大纲等,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随着近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才形成了9月1日左右开学的惯例。

记者 李婷维

新闻推荐

芜湖市总工会、教育局联合举办“金秋助学”仪式 暨“励志成英才,建功新芜湖”劳模专题报告会

8月29日上午,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在市职工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2018年“金秋助学”仪式暨“励志成英才,建功新芜湖”劳模专题...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