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拉动力加大 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 ——透视芜湖经济半年报背后的新动向

芜湖日报 2018-08-15 01:01 大字

□ 本报记者 刘琦

芜湖经济半年报公布已有时日,仔细研读一些数据,并和去年半年报进行一定的对比,可以发现芜湖经济发展的一些新动向和调整:新动能拉动力加大,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

新动能的拉动力越来越大

从整体经济增速看,今年上半年芜湖GDP增速为8.4%,较去年上半年的8.7%稍有回落。从更早前的趋势看,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芜湖经济增速最高达到17.6%,一直到进入“十二五”的前两年,经济增速还在12%以上。因此,经济增速的调整,是经济新常态的延续。

201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8.2%。2017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8.6%。四大支柱产业一直是芜湖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但从今年、去年上半年数据对比看,今年上半年四大支柱的增速比去年上半年略有回落,但规模工业的增速,却是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高了0.4个百分点。所以,在四大支柱之外,肯定有新兴的力量崛起,这个新兴力量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2012年以来,芜湖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但显而易见的是,新兴产业从培育、壮大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需要一定的时间。从现有数据来看,新兴产业的培育已具备一定规模效益,在推动经济增长上业已见到成效。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7%,比规模工业产值增幅高5.2个百分点,产值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8.4%提高到29.7%,新兴产业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41.7%,朝着一半前进。

对于芜湖这样的城市,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不仅事关当前,更事关长远。细细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的项目数据,可以发现一个调整的动向。今年上半年,全市在建项目219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07个。而去年上半年,全市在建项目4011个,亿元以上项目1025个。两项比较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的在建项目总数几乎只有去年上半年项目总数的一半,但亿元以上项目,两者大体持平。这反映出,芜湖经济发展开始跳出数量的阶段,而是更加注重质量。

从今年经济半年报通报看,忠旺铝合金精深加工、奇瑞M系列乘用车技改、大陆汽车电子二期、轨道交通、航瑞航空动力、天弋锂电池、芜湖大盾构、商合杭高架接线等重点项目,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升级版项目为主导,更加注重新动力的培育和城市品质的提升。

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补短板依然任重道远

另一个是服务业。历史上,芜湖是传统商埠重镇,但改革开放以来,芜湖的工业化步伐加快,成为工业居于主导地位的城市。2008年前后,服务业的短板日趋显现,第三产业比重到2011年已跌至不足三成,仅为27.7%。

近些年来,芜湖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比重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突破40%大关。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4.3%,较2017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全年超4成几成定局。数据显示,现代物流、金融、文化创意、旅游和服务外包等五大重点现代服务业企业,今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20.33亿元,占重点服务业企业的63%;同比增长8.8%。

从服务业总体增速看,今年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长8.3%,而去年上半年第三产业的增速为9.8%,增速有较大回落。在增加值总量上,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仍然要低130亿元左右。这说明,要补上服务业短板、保持服务业较快增速,并使之最终成为芜湖经济的主导力量,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规划、长期培育。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向实现可视化无死角管理迈进 ——十七冶芜湖汀海壹品项目“智慧工地”建设探访记

记者余齐斌通讯员钟康龙8月7日上午9点多,记者所乘汽车进入芜湖汀海壹品项目工地时,只见大门口的车牌自动识别进出系统迅速...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