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健康发展 芜湖市中心城区将规划“慢行系统”
众所周知,慢行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补充,也是展现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的落脚点和突破口。记者7月30日从芜湖市住建委获悉,《芜湖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2017-2030)》已经市规委会审定同意,对外公布。
倡导“慢行+公交”出行方式
记者了解到,本次规划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慢行+公交”的出行方式,构建 “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空间网络,促进居民出行方式向绿色交通进行转变,推动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健康的发展。
其中2017年—2020年的分期目标,是在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完善慢行主要廊道的建设,慢行出行以短途出行为主。2021年—2030年的分期目标,是轨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常规公交网络基本完善,绿道系统基本形成,非机动车廊道与步行廊道基本形成,以“公交+慢行”出行模式为主。
“核心、重点、一般”三类慢行分区
按照规划,慢行分区的划分将芜湖市划分为“核心、重点、一般”三类慢行分区。其中“核心慢行区17个单元,重点慢行区61个单元,一般慢行区47个单元”。非机动车道路规划在布局原则上,遵循几大原则:
分流:减少快速路、机动车流量大的主干路上的非机动车流量,原则上非机动车廊道不设于城市快速路,主要考虑在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层面寻找;部分快速路和主干路远期可考虑作为机动车专用道。
连区:规划廊道应尽量连续、具有较好的贯通性,使各慢行区连为一体以实现区间连通。
穿核:非机动车出行大都始于慢行区内高强度开发地域,廊道布置应尽量靠近或穿越核心区域;取直:骑车者一般都会选择最短路径,不愿意转弯,廊道布置时应尽量顺直。
优先:道路路权空间上应予以优先,慢行区之间、非机动车预测流量较大的道路须设置非机动车廊道;部分非机动车专用道可以作为廊道。
据悉,芜湖市一级非机动车道路规划布局方案,确定为“7纵、10横”的布局,总长度为142公里(现状106公里,规划36公里),构成芜湖市非机动车通行的主要骨架。同时,规划了“16横、20纵”的119公里(现状95公里、规划25公里)的二级非机动车道路。
步行道路规划分为三级
步行道路规划分为三级。一级步行道路,主要分布区域为中心组团、城南组团、城北组团、城东组团、三山组团、江北大龙湾组团和沈巷组团。二级步行道路主要考虑地块或功能区内的人流与常规公交之间的通道,以及功能区内部人流比较集中的路段,主要分布在老城居住区、新城居住区。三级步行道路街道界面活跃度较低,人流量较小,步行多为简单穿越,与两侧建筑联系不大,是步行一、二级的延伸,主要分布在外围工业区,保障行人基本通行。
按照非机动车停车场规划的布局原则,非机动车停车场地应尽可能分散多处设置, 方便停放。停车场的规模宜视需要与实际场地大小确定,停车场地的形状也要因地制宜,不宜硬性规定或机械搬用。对于现有的商业、文化娱乐、体育等大量吸引人流的公建设施, 均应配备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地。对于车站、公交站场等繁忙的交通换乘地点, 应按规定设置足够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地, 以方便换乘。
“三横、四纵、多点”慢行休闲网络体系
芜湖市慢行休闲网络规划充分衔接城市资源节点,以“品质生活,特色慢行”的规划理念,构建了“三横、四纵、多点”的慢行休闲网络体系,即三横、四纵七条慢行休闲廊道,以及多个城市休闲节点。
“三横”为两条滨水休闲廊道和一条都市休闲廊道,分别是沿裕溪河、沿青弋江滨水休闲廊道;“四纵”为两条滨水休闲廊道和两条都市休闲廊道,分别是沿长江和沿扁担河的滨水休闲廊道;从龙窝湖至浮山的都市休闲廊道,以及从天门山至白马山的都市休闲廊道组成;“多点”为多个城市休闲资源组成的多个慢行休闲节点。
最后,在服务节点规划上,根据规划的慢行主、次要休闲通道,结合各类城市景点与交通换乘枢纽以及现状交通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共布置一级服务设施8处,主要以综合服务、交通换乘为主要功能,每处规划建筑面积控制在200-300平方米;布置二级服务节点共40处,主要以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为主要功能,每处规划建筑面积控制规模≤25平方米。通过建设服务节点,构建便利、人性化的慢行休闲体系。
记者 胡芳
新闻推荐
芜湖新闻频道07:40一级追杀令(25-31)15:43追击者(1-2)17:28打狗棍(10、11)19:35芜湖新闻联播19:58第一看点20:23国家底线(4、5)芜...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