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国荣 我的老年大学 终身学习 “咔嚓”不止
在倡导求知的今天,终身学习已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从68岁走进芜湖市老年大学摄影班学习,17年时间,伍国荣在老年大学阶段收获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今年,年事渐高的伍国荣决定不再到校上课,这个老学生用终于“大学毕业了”调侃自己,并将他的学习收获分享给老年读者朋友,以此丰盈晚年。
一入摄影17载 老年大学来圆梦
“2000年暑假,在东坡公园里用我女儿的‘卡片机\’随手拍了一张风光照片,没料到构图、用光尚可,我就把它投给了《家庭医生报》,居然见报了,高兴啊!这张‘处女作\’给了我极大鼓舞。”85岁的伍国荣谈起初次涉水摄影,神采飞扬。
早在1994年,离开执教了一生的高校讲台的伍国荣61岁,正准备开始计划自己退休后的生涯,即被安徽师范大学夜大学聘请工作,一聘就是8年,兴趣爱好的培养计划被搁置了下来。直到那次随手拍“处女作”的触动。“随后我买了一台‘理光\’相机,开始走上摄影爱好之路。可是用它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不理想,不是模糊不清,就是用光不准确,鲜有合格作品,弄得我无所适从,求师无门。有一次,在《大江晚报》上看到芜湖老年大学摄影班的招生广告,真是喜出望外,我立即决定报名去求学,师从的是在摄影圈里有名的秦有玉老师。”
2001年秋季开学,68岁的伍国荣背着书包,蹬着单车到九莲塘老年大学去上学,从站在讲台上给别人授课,到换位像小学生那样聚精会神听课、认真记笔记,风雨无阻,从不缺课。“可是一年下来我还是没弄明白光圈、速度、焦距等与摄影的关系。问题出在我的相机是‘傻瓜机\’,光圈、速度是设定好的,无法变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我决定对相机‘升级换代\’”。求知心切的伍国荣到南京去买了一台尼康单反相机。有了中端相机,学习使用光圈、速度等功能就渐渐入门了,拍出来的照片不再是“一塌糊涂”了。这给老学生伍国荣极大的信心。
2004年,在摄影老师推荐下,伍国荣加入了芜湖市摄影家协会。“2006年我又一次更新相机,为了‘打鸟\’,还特意配置一支长焦镜头。”在摄影道路上渐入佳境的伍国荣,仍然保有着初学时的认真和坚持。
“摄影并非难事,只要熟悉相机的各种功能,手指轻轻一按,‘咔嚓\’一声响,照片就拍好了。但是要拍出大片却非常困难,入门容易提高难,这就需要认真学习,不断实践。”同时还在宣城市老年大学摄影班学习,受教于鲍克、刘和海两位老师,摄影课堂上老师的作品演示、分析都给伍国荣的摄影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摄影创作不可以看到什么就拍什么,绝不能随意按下快门,一定要有理性观察,包括对象、取景、构图、用光、调焦等等才能按下快门。摄影是艺术创造,不可以摹仿,‘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味道\’,再说照相机也不是复印机,一定要用自己的洞察力去发掘、捕捉自然、生活中的美。说到美,我们摄影人还真需要学一点美学,因为美学观念对指导摄影创作和提高摄影作品的内涵有极大的帮助。”老爷子将摄影上升到了美学层面,里面有一丝倔强。
只要生命不息
就要“咔嚓”不止
摄影班有50多位鬓发斑白的老同学,老师也是古稀老人,老师今年“光荣退休”啦! 伍国荣说自己年事已高且耳背,不宜再继续上学,也就此“大学毕业”啦!伍国荣不无自嘲地说。其实在伍国荣内心给自己的定位是“永不毕业”的学生。他留恋摄影班志同道合的摄友们相伴的和谐氛围,互相交流拍摄实践经验、点评作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摄影班每年都有外出采风活动,虽然每次户外摄影都要起早摸黑,跋山涉水,忍饥挨饿,但有老师现场分析,指点迷津,师生间亦师亦友、同甘共苦,创作虽苦,乐在其中。
“每次外出采风回来后,我会‘爬格子\’,把景点的人文风貌、所见所闻、风土人情、传说典故记录下来,写成游记,已有30篇豆腐干游记发表在8家报刊上,给后来旅游者作参考。我还把多年来积累的摄影技法、经验总结成文章,如‘冬日雪景如何拍\’等5篇发表在《中国老年报》、《快乐老年报》上。”
从对摄影一窍不通,到在京、沪、皖、赣、浙、晋、湘7省市23家纸媒刊登摄影作品300余张,也曾在全国老年大学摄影大赛、安徽省第18届摄影艺术大赛及市、区摄影大赛获奖20余次,作品多次参加摄影展,还有一件作品展后被主办方收藏。如今,耄耋老人伍国荣已加入了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安徽老摄影家学会、芜湖艺术研究院等5家摄影社团,伍国荣感慨“就读老年大学的17年是我丰收的17年。是摄影让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带着依依不舍之心结束了老年大学的求学之路,伍国荣说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应该是学习的新起点,学无止境。“我还要通过网络论坛、书报等其他渠道继续学习、实践,生命不息,‘咔嚓\’不止。”王惠整理
伍国荣的摄影作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三山区举行2018年上半年重大招商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新开工项目包括远景塑胶、宝特物流二期、新兴铸管径向铸造...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