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大师”誓要消灭“细节魔鬼”

大江晚报 2018-07-10 01:02 大字

工作中的胡风华

编者按: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正在芜湖人才高地上崛起。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今日起,本报推出“技工强市”专栏。

7月9日一大早,安徽中烟芜湖卷烟厂技能大师工作室内一片灯火通明。在技术领头人胡风华的带领下,各机型主管、设备管理员齐聚一堂,对前一天机械出现的各类故障进行认真地分析。对于工作室成员来说,这是新一天最熟悉的打开方式。“技术创新、改革攻关,还有设备的预防维修,这是我们工作室最重要的三大命题。”

迎难而上创新167项

1968年出生的胡风华现为芜湖卷烟厂“卷烟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卷接包车间的设备管理工作。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为车间运行保驾护航。

多年来,他带领设备团队累计完成了各类技术创新167项、小改小革532项、合理化改善提案846条、专利8项。其中,对卷接工序单箱烟丝损耗的改善、对设备参数控制研究、对离线打孔通风度稳定性攻关等课题,多次获得行业、省、市各级奖励,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市场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芜湖卷烟厂和浙江中烟合作生产。面对车间设备老化陈旧,部分技术参数不达标等问题,胡风华迎难而上,和同事们不分昼夜奋战在一线,先后完成了重量控制系统与圆周检测系统改造、送丝除尘管道加装风力平衡装置、增加卷烟机缺失烟支取样功能等等,保证了烟机设备良好的工艺能力,最终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

自主研发细烟装箱术

胡风华告诉记者,最近让他印象深刻的一项创新是“细支烟装封箱装置”的研发和应用。由于细支烟尺寸规格与普通烟支不同,也与芜湖卷烟厂早前设备不兼容,生产时需采用人工装封箱,每条线需3人才能完成。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渐增大,集中生产时常出现人力紧缺的情况。同时,人工装箱还可能导致箱内缺条、封箱胶带黏贴不良等质量问题。

为此,工作室通过现场测绘、可行性分析、布局规划、设备研发等系列工作,自主设计了一套自动化装封箱装置,并采用监测装置代替人工查验。项目实施后,细支烟自动装箱率达100%,工序产品缺陷率为0,操作工由3人减少为1人,三班共节省用工6人,项目每年可为工厂节约成本85.1万元。另外,引入精益快速换型理念后,可利用封箱装置实现不同牌名产品的同时生产,使产品线更加丰富。

刨根寻底剔除故障

胡风华不仅在技术攻关上大有作为,在车间设备管理和维修队伍建设上也颇有建树。“如何提升设备效率,是我们设备人的责任,必须开展好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做好设备预防维修。”

每天的故障分析都由车间不同岗位的人员共同协作完成,填写故障班次、发生时间、点检维修、维修过程描述等基础信息,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指定专门的责任人实施解决。事后再通过制作维修案例、轮保和配件生命周期管理等综合措施,形成管理闭环,真正做到了从故障的根源实施“手术”。

“著名建筑大师德罗曾说过,‘魔鬼藏在细节中\’。故障分析的过程,就是从案例中找到藏在隐患细节中的’魔鬼\’,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难题,大家各抒己见、刨根寻底,采用实物比对、模拟分析、维修现场还原等手段,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直到问题的真相水落石出。

他这种“预防性维修”理念,在车间实践中得到了有效落地和推广,不仅延长了设备寿命,降低了维修费用,更是将原来不足90%的设备效率一举提高到97%,突破芜烟历史新高,产、质、耗水平均都得到有效提升。 记者 程茜 文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五年制高职最低录取控制线公布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市教育考试中心获悉,2018年芜湖市市区普高艺体特长生文化课录取控制线及全省五年制高职录取控制线已经划...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