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厂”见证改革风雨历程 “长江路1号”转型发展再起航

大江晚报 2018-07-04 02:28 大字

如今的恒鑫集团总部

长江路堪称反映芜湖改革开放的“百科全书”,也是江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必经”之路,这条路北段的老工业基地一度繁荣,其中多家企业为江城的进步发展作出过贡献。

在这些企业中,位于长江路1号的芜湖恒鑫集团(原芜湖冶炼厂)历经风雨依然备受关注。该企业作为国家大型工业企业,曾是芜湖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和纳税大户,有“南烟北铜中纺织”的美誉。日前,记者走进该企业触摸历史,感受其创业与发展的不易和荣光。

从小到大一路艰辛散发荣光

在当日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原芜湖冶炼厂在走向辉煌的过程中不但有着戏剧化的初始,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克服了重重困难。1958年,根据对当时的资源分析,并在前苏联专家建议下,国家同意兴建一批大型的铜冶炼工业基地,于1958年7月确定在芜湖兴建铜冶炼厂。

当时对这个铜冶炼厂定位是需要10万名职工的特大型企业,一面临江,其他3面各至飞机场、东梁山、印染厂。可以说如果按这一规划,该厂规模大的惊人,在整个厂区还会采取火车运输通勤。到了上世纪60年代,在中方再次勘测后发现,这里的铜矿品位不高,且分布不均匀,不适合在此建设特大型企业。最终,这个一度要建成为有10万名职工的项目面临下马的结局。不过最终没有完全下马,保留了一个“小铜厂”,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铜厂”后来发展成在国内颇有知名度的国家大型企业芜湖冶炼厂。

“小铜厂”开工后,从无到有间,面临着一桩桩困难的考验。据了解,草创之时,该厂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资金不足,施工力量不足,大中型设备供应不足。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水源,给该厂生产造成了困扰。

1963年前后,省冶金厅考虑将芜湖冶炼厂下马。1963年3月,芜湖冶炼厂党委成员进行了分工,针对当时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抱着先务虚后务实的态度,对上海冶炼厂的74条先进经验进行分解,制定了具体的赶超规划,同时由去上海参观回来的工人进行现场操作示范,使产品产量、质量、经济技术指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经过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厂子终于保存下来,并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经过1970-1978年的初步发展,原芜湖冶炼厂基本上具备了中型联合企业的规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和企业管理的干部,造就了上千名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冶炼工人。1978年底,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指引下,芜湖冶炼厂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发展,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1985年,全厂产值突破3亿,利税突破1300万。1985年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开支达到86万多元,各项生活设施发展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1982年,由该厂镀金的女式手表在上海投入市场,《解放日报》、《文汇报》和《人民日报》都先后加以报道。1982年底原芜湖冶炼厂研制成功青铜锁芯方端子。1984年10月通过部级鉴定后投入批量生产。该产品的四棱圆角半径等4个技术指标略优于美国同类产品水平,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填补了一项空白。

1984年,该厂围绕产品质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重新制定“晶晶”牌电解铜创优规划,明确了细则。当年4月底,国家有色冶金总公司派出行验组来厂检查批分,芜冶电解铜生产得分97.41分,仅比上海少0.29分,居全国第二。8月,“晶晶”牌电解铜获国家质量管理委员会授予的银质奖章。至上世纪90年代,原芜湖冶炼厂3次跻身为全国最大规模经营企业行列。

谋划远航转型发展谱写新华章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原芜湖冶炼厂感到脚步越来越沉重。首先是原料供应问题,虽然该厂在铜冶炼加工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但是原料一直靠铜陵等地供应。在计划经济时代,靠国家调拨,原料供应不是问题,但一切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后,原本成本高利润空间小的芜湖冶炼厂感觉喘不过气了。不过,该厂并没有认输,而是积极采取对策,走上了深加工的路子,在罐丝生产上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企业。

在应对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原芜湖冶炼厂积极探索,1996年12月通过改制,正式成立芜湖恒鑫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占地面积43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同时,在成立集团后还积极谋划上市,对市场经济深度试水,实践资本运作。2000年,芜湖恒鑫集团作为绝对控股方,所属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功,是芜湖市第一家本土上市公司。对于当年上市运作,现集团党委副书记、投资部经理汪自平表示,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是个逐步学习逐步认识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2001年企业被飞尚集团收购,企业再次得到发展机遇,铜冶炼加工作为主业再度发展。

不过,随着芜湖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中绿色成分越来越重要。原芜湖冶炼厂始建于城市近郊,在发展过程中也带动了社会经济,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新建小区林立于企业附近,企业生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凸显。对此,芜湖恒鑫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依旧是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于2013年6月主动关停了高能耗、高污染的冶炼业务,保留了三个铜深加工子公司。没有让一个职工下岗,而是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岗位,或者做了妥善安排。

对此,汪自平说,这是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的措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企业必须与国家的走向保持同步,芜湖恒鑫集团2012年起就开始考虑转型,走绿色环保发展道路,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利用430亩土地等资源。最终,在企业经过认真调查走访分析后,决定针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抓住机遇,进军养老这一“朝阳”产业,重点利用集团现有的医疗、土地等资源向大健康、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目前,该集团正在围绕如何启动这一产业做细致准备工作。利用转型契机,现有的铜加工业务也将集中优势资源向高精尖产品发展。让这一60年来为国家为地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重要历史时期始终能担当责任的光荣企业再度远航,谱写新时代的华章。图片由芜湖恒鑫集团提供。

记者 吴敏

新闻推荐

本月起社保缴费基数调整 多项待遇标准随之变动

本报讯日前,安徽省统计部门公布了2017年度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7927元(5660.58元/月)。根据省规定,芜湖...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