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城闯荡到上海滩,他成了玉雕国家艺术大师 雕琢一片天地后他决定为家乡做些事情

大江晚报 2018-06-15 02:56 大字

博物馆向捐赠人彭志勇发放证书

玉雕大师彭志勇(左)

今年5月18日,芜湖市博物馆开展国际博物馆日纪念活动,芜湖市博物馆推出了《当代玉石雕刻艺术精品展》。有位男士向市博物馆无偿捐赠了玉雕作品,这一支持文博事业的慷慨行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后来大家得知,这位男士就是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会长彭志勇。彭志勇还是上海玉恒堂艺术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更让大家感兴趣的是,彭志勇就是江城芜湖人,是一位从江城走出去的中国国家艺术大师。人过中年,闯出了一番天地后,彭志勇想到用所学所能为家乡做些事情。日前,他饶有兴致地和记者聊起了他的人生故事。

能吃苦的孩子“跳槽”到玉雕行业

彭志勇告诉记者,自己是苦孩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彭志勇才十多岁,因为家贫困难,彭志勇不忍心看着父母操劳,果断辍学,跟着同乡离开芜湖到上海滩闯荡。彭志勇不但能吃苦,也很聪明。以前在家上学时,看着别人家盖了新房,自己家没钱盖,怎么办?

彭志勇有办法,他打小就独立爱学,在辍学前就学了一手好瓦匠手艺。他自己取土打坯,搭窑烧砖,只买了必需的钢筋、水泥,通过分期付了工钱,硬是把房子盖了起来。一些老人看了后纷纷点头,“这孩子了不起,以后会有出息”。彭志勇不但砖瓦活干得不错,也迷醉于家乡一些老房子的砖雕、石雕,他不时学着雕刻,为后来学习玉雕技艺打下了一些底子。

来到上海后,一心惦记着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彭志勇干起瓦工活来非常拼。就在彭志勇想着如何多干活多挣钱的时候,同样在上海务工的堂哥有天找到他说,“你是想就这样在工地干一辈子,还是拼一拼,干点不简单的事?”堂哥说的不简单的事就是玉雕。

少年人总是不乏对未来的憧憬,虽然当时在上海做瓦工,凭本事能挣不少钱,彭志勇还是跟着堂哥来到一家玉雕厂,他第一次亲眼见识了玉雕的过程,第一次触摸到玉石。他说,后来才知道那种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君子如玉”,那种温润的触感,那些精心雕琢打磨后的玉雕作品迷住了彭志勇。他说,从那时候起他就决定以后学玉雕,哪怕开始的头几个月只管饭没有收入。

彭志勇说,得知他的个人经历和手艺后,玉雕厂的负责人很是欣赏,他告诉彭志勇说,“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又能吃苦,好好干下去总有出头的日子”。那时候尽管少年青涩,但能听懂别人是在鼓励他,彭志勇暗暗下决心要将这门本事学会。

在打磨玉石中打磨出大师的心性

就这样机缘巧合,彭志勇从建筑行业的瓦工成功转型到玉雕行业。刚进玉雕厂的时候,彭志勇被安排学习打磨。行外人很难体会打磨的辛苦,单调、乏味、枯燥,极大地考验人的毅力与耐性。往往早上开始,到晚上还没完工,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慢工出细活”。彭志勇说,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打磨这道工序不仅是让玉雕出彩,也是在打磨心性。好在彭志勇本来就是一个能耐得住性子的人,每次打磨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当时自己打砖坯、搭窑烧制的日子,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将泥土烧制成砖,才能够建起漂亮的大屋。

彭志勇说,刚开始打磨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浑身冒汗,总是担心将玉雕打坏,每一次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操作。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中,彭志勇认识了玉雕,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玉雕的技艺,也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不同原料的质地,不同作品的创作方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彭志勇沉浸在玉雕打磨的技巧里,其他同龄的工友出去看电影、溜冰,他依然在工厂里打磨,其他人嫌苦说累,他依然还在那里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他说,学得越多越感受到自己先天不足,需要迎头赶上。而这一切都看在厂里负责人与一些老师傅的眼里,记在心里。

通过打磨,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更加沉得住气。他说,那时候厂里有一些边角料,可以给年轻人练手。作为一个有心人,彭志勇一边苦练打磨技艺,一边学习绘画构图,培训自己的美术功底,为学习玉雕再上一个层次打下基础。就这样在打磨工序里打磨了自己两年的时间后,彭志勇对玉雕技艺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与自信。他将自己的想法坦诚地向玉雕厂负责人助理提出,负责人助理听了后没有拒绝,在向上汇报后告诉彭志勇,“可以晚上学,但白天还是要继续干打磨工序”。

谦虚好学的年轻人在玉雕技艺中再进步

听了这话,彭志勇很高兴。他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可能不理解,“既然我在你这个厂辛辛苦苦干了这么长时间,也该给我条件继续学新的技术了,怎么还要我白天干一行,晚上再学呢?这么辛苦明摆着是不想让我学吧”。

对此,彭志勇是这样理解的,厂里给他一个机会就要感恩,更加努力。而且厂里将他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培养成一个打磨工序的熟手,当然不能因为他要学习其他技巧而再培养其他人来干打磨。彭志勇还认为,玉雕厂能够在晚上让他免费用资源来学习就已经非常宽容了,因此为人处世不能对别人要求太多,而是要尽量少给人添麻烦。

就这样,彭志勇继续白天干打磨,晚上学玉雕的其他工艺。对于彭志勇的毅力态度,厂里许多老人非常欣赏,同时这个孩子的淳朴也让他们喜欢。每天早上,彭志勇都会先来到厂里,哪怕晚上睡得再晚。到了厂里后,他会打扫卫生,烧开水,为大家整理出一个整洁的工作环境。刚开始大家以为他是要表现自己,一段时间后就会终止。没想到彭志勇这么一干就是两年多。对于这样的后辈,那些老师傅都愿意传授技艺,甚至还经常从家里带些好菜给彭志勇吃,或者邀请彭志勇到他们上海当地的家里做客。

让大家惊讶的是,半年后,彭志勇用边角料创作出的一些小件作品,得到了老师傅与厂里负责人的认可。彭志勇学习的信心更足了。

闯出一片天地后不忘回报乡梓

艺海无涯,彭志勇乐在其中。到了2009年前后,他的玉雕创作终于到达了一个高度,一套玉雕扳指作品得到了业界认可。此后,彭志勇的创作灵感与佳作也是一浪又一浪,让人惊喜不断,也获奖无数,他也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上海玉恒堂艺术品有限公司。

面对成功,彭志勇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说回头看看,总会觉得有提升的空间,“这可能就是瑜不掩瑕、瑕不掩瑜的魅力所在,也是推动玉雕创作的前进的原因”。

作为国家艺术大师,彭志勇人过中年思乡情切,“在外漂泊久了,就想回来做些有益于家乡的事情”。在得知芜湖市博物馆征集藏品后,果断地进行了捐赠。市博物馆也特别邀请彭志勇举办了当代玉石雕刻手工技艺的讲座,吸引了众多爱好者。

随着江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爱玉的人也越来越多,玉有君子之德,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彭志勇也希望,在江城这块故乡之地为推动玉文化再做一番事业。据了解,玉恒堂芜湖公司也将于6月15日开业,江城爱玉人已相约去现场感受玉雕作品的定制风采。记者 吴敏 文 刘江 摄

新闻推荐

限产管控措施执行不力的重点涉气排放企业被约谈

本报讯(记者潘晔)鉴于芜湖海螺水泥、安徽荻港海螺水泥、芜湖新兴铸管、信义光伏产业(安徽)、信义节能玻璃(芜湖)、信义电子玻璃...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